基层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当前,基层服务需求多层次、多方面、个性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这就迫切要求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专业服务增进群众福祉。

注重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以事择人,注重发挥干部专长,“会什么用什么”,做到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干部提拔任用要甄别“学过什么、干过什么、干成什么”,通过优化组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同时,选优配强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按照职业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在社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工作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社区工作者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推动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常态化,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注重加强专业化培训。专业化培养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提升专业素质是党员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等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能力短缺、素质短板、方法短路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加大素质能力提升力度,帮助干部克服“本领恐慌”、补齐素质短板,推动干部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搞清楚“怎么看”“怎么干”,解决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等问题。同时,用组织参观学习来开阔眼界、提高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用什么教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增加专业化培训的频度和深度,有针对性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高专业办事的能力。

注重提升现代科技运用水平。要围绕基层治理中的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数据共享平台及信息,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结合当前实施“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智慧党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要求,加强基层政府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充分认识网格化治理模式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更加智能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助推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升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精准预警、精准处置的能力,助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