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解释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是有毛病。圣人之所以没有毛病,就是因为他以这种毛病为病。唯有以这种毛病为病,才能没有这种毛病。所以他没有这种毛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不知,上”,知道自己不知道,明白自己的认识有局限,这是有智慧的。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不知知,病”,不知道,却认为知道,不懂装懂,这是思想上的大病。

真正的高明之士,什么都知道,一切都非常了解。虽然很聪明却装糊涂,虽然一切知道了,外表显露出来的是不清楚。有些人自己根本不知,却处处冒充什么都懂,这是人生的大病。世界上“不知知”的人太多了,都是不知以为知,明明不清楚,反而冒充非常了解,这是人们大病之所在。

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东西不知道,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知道自己“有病”,却不讳疾忌医,这反而是没有病。

“圣人不病”,一个有智慧的人在这个方面没有病,没有缺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知道哪个地方是自己所不擅长的。有这种清醒的认识,反而成了一个长项。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两个“病”字,前面的是动词,后面的是名词。圣人懂得这个道理以后,以“强不知为知”当作一种毛病,所以不会犯这个错误。知道自己这方面有弱点、有问题,因此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人为什么会犯错误?就是因为一知半解,却自以为全知全能;就是因为只从外界找原因,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所以,圣人、智者或君子,都严格要求自我、解剖自我,绝不会去怨天尤人。宇宙万物之间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人所能知道的毕竟有限。故人有所知,也必有所不知;知道得越多,就有越多的疑问。倘若以有限的已知封闭自我,未知的大门就永远不会打开。

故事

楚文王得到了茹地出产的黄狗和用菌竹制成的良箭,就到云梦泽打猎,3个月不回来。又得丹地美女,楚王纵情声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葆申对文王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了茹地出产的黄狗和用菌竹制成的良箭,就到云梦泽打猎,3个月不回来。又得丹地美女,您纵情声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您最应该被施以鞭刑。”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罚,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承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废弃先王的命令啊。我宁可获罪于您,也不敢获罪于先王。”文王说:“遵命。”葆申就把席子拉过来,让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这样反复了两次,说:“您起来吧。”就这样,葆申算是对文王施行了鞭刑。

文王说:“真的鞭打和假的鞭打,都有鞭打的名声。”于是,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同以前一样游乐。葆申说:“我听说,君子把受刑看做耻辱,小人把受刑看做皮肉受苦。如果把受刑看做耻辱,却仍旧不能改正过错,就是让他受皮肉之苦,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葆申离开朝廷,自行流放到深山里,请求文王治自己的死罪。文王说:“这是我的过失啊,葆申有什么罪呢?”于是,文王痛改前非,杀死茹地出产的黄狗、劈掉了菌竹制成的良箭,送走了丹地的美女,文王致力于治理楚国,兼并了39个国家。使楚国的国土扩大到了这种程度,这都是葆申劝谏的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