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高毒农药的使用不当而导致事故的现象屡屡发生,一些高毒杀虫剂比如杀扑磷已逐渐被禁用。但是作物上虫害的问题却还得不到解决,这可令许多农户朋友很是心烦。而随着农业科学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药剂能实现高效防治害虫并且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今天要来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唑虫酰胺,究竟这种药剂有什么特殊的,它又该如何使用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唑虫酰胺?
在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因虫害的影响而导致产量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挑选一款好用的杀虫剂或杀螨剂就成为农户们的必修课。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杀螨剂主要有哒螨灵、螺螨酯、乙螨唑、阿维菌素等,虽然短期使用药效显著,但由于单一药剂长时间使用会令害虫产生抗性,致使后期难以防治。因此急需一款新型的杀虫、杀螨剂来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而唑虫酰胺就应运而生了。
唑虫酰胺属于吡唑杂环类的杀虫杀螨药剂,具有高效、广谱的特点。通常原药为白色结晶固体,而市面上的唑虫酰胺则是以水分散粒剂或是悬浮剂的形态出售。唑虫酰胺的广谱性体现在对半翅目害虫如绵蚜、茶小绿叶蝉;鳞翅目害虫如桃小食心虫、小菜蛾;螨类害虫如茶橙叶螨、柑橘刺叶瘿螨等都有高效的防治效果,并且持效期长,无需多次喷施药剂便能彻底消灭成虫以及虫卵。
唑虫酰胺 来源:网络
作物上的害虫大部分是以群集生存危害,那为何合理使用唑虫酰胺便能有效防治呢,其主要原理是什么?唑虫酰胺是触杀型的杀虫、杀螨剂,当少量药剂喷施在作物后,接触到该药剂的害虫其体内的电子传系统就会受到破坏,大概在两天之后,害虫会因失去取食能力而大量死亡,且虫卵也无法正常孵化。
茶小绿叶蝉的特点
若要判断某种药剂的效果如何以及掌握其使用方法,将其应用在特定作物上是再合适不过了。由于目前正是夏茶采收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茶小绿叶蝉危害的盛期,如果防治不当的话,会导致茶叶产量减少10%~20%,严重的话可损失70%,不得不防!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中最为常见的虫害,但往往容易被茶农们所忽视,其原因是茶小绿叶蝉的成虫较小,仅有3~4毫米,需仔细识别,建议可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顾名思义,茶小绿叶蝉的成虫通常为黄绿色,主要活动于茶树的芽叶背面并对其造成危害。
茶小绿叶蝉 来源:网络
茶小绿叶蝉会通过吸食茶树的嫩梢、嫩叶的汁液导致茶树无法正常生长,被吸食过的叶片会发生褪绿的现象,而叶尖则会转变为红色且干枯,如果没有及时防治,虫害大范围爆发的话会影响到整株茶树,致使生产出来的茶叶口感苦涩,品质下降严重。
茶小绿叶蝉每年可发生10~12代,在春季转暖时即可见成虫身影。而在每年的7月份和10月份,也就是夏茶和秋茶的采收时期是其危害的高峰期,需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否则一旦世代重叠,就会使得防治难度急剧加大,用药成本也随之增加。
如何用唑虫酰胺防治茶小绿叶蝉
许多茶农习惯于在发现茶小绿叶蝉后即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确实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菊酯类农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后期即便用再多的药剂也无法达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因此交替使用唑虫酰胺是正确的选择。
使用唑虫酰胺防治茶小绿叶蝉时首先要把握好使用时机。唑虫酰胺最好是在茶小绿叶蝉的若虫阶段使用效果最佳。如何判断呢?一般在成虫产卵高峰后的5~7天就是若虫孵化的高峰期,在这段时间进行打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便是用药浓度,这是防治工作的关键点。部分茶农误以为浓度高的唑虫酰胺杀虫效果会更好,不严格按照说明书用量来使用,有可能会发生药害。通常每亩茶园用唑虫酰胺30%悬浮剂20~30克,配制药液时需采用二次稀释法。
最后是使用方法。将配制好的药液装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里,然后在早上7~10点或是傍晚5~7点对虫害较为严重的部位进行均匀喷施,具体喷施次数需要根据茶园虫害的程度不同而定,每次喷施间隔期不能少于10天,否则会对茶树造成影响。
唑虫酰胺使用注意事项
1.需提醒各位农户朋友注意,唑虫酰胺是中毒性杀虫剂,在田间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穿防护服并佩戴口罩。另外由于唑虫酰胺对于蜜蜂、鱼类、家蚕为高毒,禁止在作物开花需蜜蜂授粉时使用,而在田间或是果园使用之前需留意调查附近是否有鱼塘或是桑园,如果有的时候则建议选用其他药剂进行杀虫。
2.前文提到唑虫酰胺是触杀性农药,并无内吸性。触杀和内吸的区别便在于触杀性农药在使害虫中毒死亡后,并不会进入作物的体内;内吸性农药则能被作物茎叶所吸收,从而在运输传导到作物的其他部位,导致在作物上取食的害虫死亡。因此在防治害虫之前需留意其类型特点,如果是刺吸式害虫则不建议使用唑虫酰胺。
3.虽然唑虫酰胺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并非所有的作物都适用。对于像黄瓜、白菜以及番茄这些作物的幼苗是比较敏感的,尽量不用唑虫酰胺避免发生药害,如果一定要使用则注意要降低浓度。而为了保证害虫不会对唑虫酰胺产生抗药性,通常每季用药不能超过2次,可咨询农资店,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