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国企混改研究
作者 | 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项目总监 乾元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意见》在去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是对“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高质量发展制定的顶层制度设计,将给未来10年的中国带来重大变化。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
现阶段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主要基于国外国内两方面因素考量:
其一,新冠疫情肆虐不断,中美贸易战恶果持续显现,俄乌冲突说打就打,全方位制裁、封锁令人警醒,客观上,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在环境带来强烈冲击和挑战。加之,海外各国纷纷宣布与病毒“共存”,生产链逐步回到正轨,此前依赖中国产品的局面暂告一段落,出口形势愈加严峻。立足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国内双循环显得必然和迫切。
其二,国内市场大而不强,亟需升级提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我国有14亿人口,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但国内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市场对经济拉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地方保护和区域封闭小循环滞阻了市场要素的高效流通,比如劳动力流动问题,目前国内劳动力跨区域、跨省市流动已经很普遍,可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依然牢牢与户籍挂钩,体现出典型的“诸侯经济”特征。另一方面,区域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差距较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南部地区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在此背景下,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补齐市场设施“硬缺口”和规则“软短板”,进一步培育和激发市场潜力,推动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以自身最大确定性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挑战,必然成为高层决策者的优先选择。
二、四大关键词解读
《意见》内容丰富,全文由八大部分三十条组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广大地方国企而言,其中关于统一市场、区域发展、数字经济和人才流动四大关键词相关内容的表述,值得重点关注。
关键词一:统一市场
《意见》要求,“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核心诉求是“畅通流动”,破除地区间“诸侯割据”、各自为政搞地方小循环,让城市、城镇之间“血脉”畅通运行,打通各种“栓塞”,破除行政藩篱。对地方国资来说可能意味着,一方面,过度依赖于地方资源与行政垄断的部分企业、没有核心技术未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干脆靠地方保护和财政补贴生存的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倒逼这类企业跳出当前的“发展舒适区”,直面全国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必将随之上升,对于借助地方保护的区域品牌来说,其市场空间将面临挤压。
关键词二:区域发展
《意见》要求,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用超越传统行政区划的方式淡化、缓解诸侯经济割据、恶性竞争、环境污染等问题,形成资源禀赋决定、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结构。实际上,在2019年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就指出要“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对各地方来说,长期将趋向于形成以“主体功能区”为特征、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即要素禀赋决定各地产业链优势;在产业布局上,明确各地的产业重点和发展重心,尤其要防止利用政策抢资源、抢企业、抢项目的现象,不利于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与产业链,避免造成政策资源的严重浪费。
关键词三:数字经济
《意见》强调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和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包括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推动商品市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等切实举措。其中,“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是首次在此类重要文件中提出,对数字经济未来支撑统一大市场建设给予较高的期待。
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正在打破各种市场壁垒和藩篱,推动形成网络化市场结构,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革命性意义。也意味着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长期发展机遇,无论是要素、商品还是企业,要实现共用规则、统一监管、公开透明,首先需要全国范围内的微观数据联通,才能够追溯以及简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的协作流程,降低企业面临的制度交易成本。
关键词四:人才流动
《意见》指出,“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必将形成一个加速机制。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曾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人地钱挂钩、以人定地、钱随人走制度”。在人口流动更为通畅的背景下,“人地钱挂钩”将会进一步具备合理性,就是可以由新增人口决定用地指标、财政转移支付等,这会对于地方财政、地方国企人才队伍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三、地方国企需要做些什么
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区域经济主要市场主体,是地方政府保障区域经济社会运转的主力军和地方政府培育产业的重要抓手,应顺势而为,把握建设统一大市场蕴含的发展机遇,直面未来可能遇到的巨大挑战。未雨绸缪,重新审视发展定位,强化“走出去”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深改培育人才沃土,引领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差异化定位。《意见》提出“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鉴于地方资源禀赋的先天差异,因地制宜,地方国企应立足本地原有产业生态,积极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既要维护好已有的基本盘,又要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产品和发展模式,借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实现“复制”“辐射”的快速扩张。
2、“走出去”发展。地方国企应抓住建设统一大市场中区域发展契机,整合利用区域资源。一方面,扩大开放合作范围,加强与央企、省企的沟通对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关系;共设基金,精准投资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区域协同项目,发挥地方国企产业经营优势,加快建立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力争在区域市场上协同实现要素合理流动、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推动“走出去”战略布局,拓展新发展空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走出区域市场,通过战略重组、专业化整合及双向混改,与央企和区域专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合作,严格按要素效率构建产业链条。
3、数字化创新。地方国企应着眼未来,借力建设统一大市场契机,牢固树立“数据即资产”理念,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以改革推动产业数字化,以创新推动数字产业化,在数字化赋能主业发展方面创新突破,在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方面深化改革。重点从战略导向、流程再造、业务升级、转化融合等方面,系统规划、持续优化公司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借助数字化赋能业务运营,规划建设实时化、可视化的智慧园区,推广应用BIM等智能工具提升全过程咨询数字化服务水平;夯实管理基础、挖掘创新场景,推进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全面推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构筑数字竞争优势。
4、“筑巢”式引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必将为人才跨区域流动扫除障碍、打通堵点,困扰地方国企多年的高端专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境终将缓解。地方国企要有紧迫感,未雨绸缪,深化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加快构建战略人才管理体系,激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人才引进塑造良好环境,为人才成长培育沃土。通过深化改革,重点在市场化薪酬、差异化分配、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等方面,有效突破、落地实施;同时配套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和员工持股计划等多元化中长期激励机制,以平台吸引人才,以发展培养人才,以分享留住人才,筑巢引凤,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