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技术。采用石灰石或石灰浆液作为脱硫剂,通过控制塔内烟气流速、钙硫摩尔比和液气比等参数,实现脱硫效率90%~99%,SO2排放浓度可控制在 25~200mg/m3。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燃料、炉型和容量的锅炉烟气 SO2 治理,煤种、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对颗粒物和汞及其化合物有协同治理效果;需考虑脱硫废水和脱硫副产物的处理和处置,系统投资成本相对较高;系统阻力和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2.镁法脱硫技术。采用氢氧化镁浆液或氧化镁熟化形成的氢氧化镁浆液作为脱硫剂,通过控制塔内烟气流速、镁硫摩尔比和液气比等参数,实现脱硫效率 90%~99%,SO2 排放浓度可控制在 25~200 mg/m3。该技术适用于镁矿资源丰富地区各种燃料、炉型和容量的锅炉烟气 SO2 治理,煤种、负荷变化适应性强;需考虑脱硫废水处理和脱硫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系统阻力小、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吸收剂消耗成本高。

3.钠碱法脱硫技术。采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等钠基物质溶液作为脱硫剂,通过控制塔内烟气流速、反应摩尔比、液气比等参数,实现脱硫效率 90%~99%,SO2 排放浓度控制在 25~200 mg/m3。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燃料、炉型和容量的锅炉烟气 SO2治理,吸收剂反应活性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可溶盐排放进入大气;系统阻力小、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吸收剂消耗成本相对较高。

4.烟气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采用钙基脱硫剂,通过控制钙硫摩尔比、烟气停留时间等参数,实现脱硫效率 80%~95%,SO2排放浓度可控制在 35~200 mg/m3。该技术适用于燃用中、低硫煤的燃煤锅炉或已配套炉内脱硫的燃煤流化床锅炉,耗水量较少;脱硫副产物中亚硫酸钙含量较高,资源化利用受到一定限制;应充分考虑低负荷运行时可能存在的塌床问题;系统阻力和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和吸收剂成本高。

5.炉内脱硫技术。采用石灰石粉作为脱硫剂,通过向炉内喷射脱硫剂脱除烟气中的 SO2。通过合理匹配脱硫剂喷射区域温度、钙硫比和脱硫剂粒径等参数,脱硫效率可达 50%;当燃用硫分不大于0.5%的煤时,炉膛出口SO2 浓度可达 200 mg/m3。该技术多用于流化床炉,与炉外湿法或烟气循环流化床法脱硫系统相结合投资成本较低,配置简洁、能耗低和占用空间小;存在降低锅炉热效率、增加炉膛磨损和运行物耗较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