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一份咸蛋炒白菜心,他事先要取晚上收割的大白菜(晚崧)三担,去边取嫩心来烧,因为晚上的白菜是非常鲜嫩的。

此处给大白菜加注了个别名,可惜错把“晚菘”写作了“晚崧”,而且对词义的理解有误。

“菘”读作sōng,古时蔬菜名,通常称白菜。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菘》:“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有二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淡青白色。”

所谓“晚菘”,指的是秋末冬初的大白菜。

《南史·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可见“早韭”和“晚菘”都是古人推崇的时鲜美味。上述引文将“晚菘”理解成“晚上的白菜”是个谬误。

崧,同“嵩”,也读sōng,形容山大而高。也作地名,如浙江省有个崧厦镇。“晚崧”的说法让人不知所云,误“菘”为“崧”应是音同形近所致。

这个孩子初愔世事,就面对着周围深刻的敌意。

此处的“初愔世事”应作“初谙世事”。

谙,读ān,从言,音声。义为熟悉、知晓,如谙晓、谙达。

《红楼梦》第十八回:“此时贾兰尚幼,未谙诸事。”上述文章中的“初谙世事”,意思就是刚开始知晓世事人情。

“愔”读作yīn,指安详和悦貌。常用“愔愔”形容安静无声的样子。“初愔世事”难以理解。

这些所谓的国家栋梁,只不过是些擅长以骈三四六的文体说假话、大话和空话的鹦鹉罢了。

“骈三四六的文体”所指的应是骈文,但骈文称“骈四俪六”而非“骈三四六”。

骈文是一种文体,也叫骈体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骈,本义为两马共驾一车,引申为并列、对偶之义。骈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辞藻。骈文名篇有庾信的《哀江南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骈四俪六,就是指骈文。俪,本义是成双成对,引申指对偶。“四”与“六”来源于四六文,四六文是一种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的骈文,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唐代以后格式完全定型。因为四六文盛行,故有“骈四俪六”之称。

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例如近来有些看报的人,对于什么宣言,通电,讲演,谈话之类,无论它怎样骈四俪六,崇论宏议,也不去注意了。”

上述的“骈三四六”无疑是“骈四俪六”之误。

也许每个人都会处于“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的状态……

“默默不得语”应是“脉脉不得语”。

脉,读为mài时,义为血管,如脉搏、把脉等;读为mò时,用作脉脉,义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如含情脉脉。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说的是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不能说话,只能默默相望以表达感情。

默默,即不说话、不出声,如默默无言、默默无闻等。默默不得语,即不能说话,无法表达以眼神或行动来传递情意的语意,故应将上述引文中的“默默”改为“脉脉”。

京城待不下去了,高俅就去淮西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世权,柳世权不想长期收留这个无赖,于是就写休书一封,把他推荐到亲戚董将仕那儿……

此处的“写休书”当是“写修书”。

“休”在旧时可指丈夫把妻子赶回娘家,断绝夫妻关系。“休书”便是离弃妻子的文书。柳世权和高俅根本不是夫妻关系,自也不可能给他一封“休书”。修,有编纂、书写之义。

《世说新语·雅量》:“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书”指书信,“修书”便是写信的意思。

上述文章中柳世权要把高俅推荐给亲戚,需要写一封信说明情由,这显然就是“修书一封”。

满地落英缤纷……微风吹来,银杏叶落纷纷,一处处铺满了银杏叶的美景,都好似闹中取静的田园都市。

“落英缤纷”不可指落叶。

“落英缤纷”不能用来形容“银杏叶落”。

落英缤纷,语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英即花,落英即落花,缤纷形容繁多杂乱。

落英缤纷就是落花繁多杂乱地散落在地上,形容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文中所写的是银杏叶叶落的景象,而不是落花之景,使用“落英缤纷”来形容并不恰当。

人民军队全面重塑、欲火重生,正在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前进。

这里的“欲火重生”应改为“浴火重生”。

浴,从水,谷声,指洗澡。西方神话中有一种不死鸟,通常称作菲尼克斯(Phoenix),传说它在死去时会自焚,然后在灰烬中重生。

“浴火”就是在火中洗浴的意思。“浴火重生”一词生动描述了不死鸟的特性,现在多用来比喻历经劫难后重获新生或发现了新的生命契机。“欲火”是佛教语,指尘世间如火般炽热的欲望,多指情欲。

“欲火重生”从字面来看即重新燃起欲火的意思。

上述文章说人民军队经过“全面重塑”后力图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这一过程用“浴火重生”来形容是恰当的,写成“欲火重生”显得十分荒唐。

我的视线从石榴的中间往上游动,到了石榴顶部,形体急促地缩小,只见五个隆起的尖角,酷似西洋女王头上的桂冠……

女王头上戴的不是桂冠,这里误将桂冠当作王冠了。

桂冠,即用月桂树叶编的帽子,古代希腊人将桂冠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来欧洲有以桂冠为光荣称号的习俗。现在也用“桂冠”指竞赛中的冠军,如:我国选手夺得锦标赛桂冠。

女王戴的应该是王冠,王冠即君主所戴之冠。

西方王室的王冠上常设计有十字架、百合花等形状,王冠上这些突出的部分与上述引文中所说的“隆起的尖角”相似。所以,引文中的“桂冠”应改为“王冠”。

武则天闻言喜不自胜,嵩山乃五岳之首,如此良兆实为难得……

嵩山不是五岳之首。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传说五岳是群神所居,历代帝王多前往祭祀。

五岳之首是泰山。泰山,也叫岱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因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所以也称岱宗,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孔传:“岱宗,泰山,为四岳所宗。”可见,五岳之首是泰山,而非嵩山。关注一起编校公众号发送“法规”即可获取质检的主要依据。

再回头,那一河艳丽的水色光影盈满心脾,那光影斑驳蜿蜒的秋韵水色犹如天籁,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将水色喻为“天籁”不妥当。

籁,本指古代一种三孔的管乐器,引申作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泛指一般的声响。所谓“天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水声、鸟声等。

瞿秋白《荒漠里》:“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后也用“天籁”指诗歌不经雕琢,浑然天成而得自然之趣。既然“天籁”是声响,自然需要用耳朵听,所以我们常用“如闻天籁”来形容美妙悦耳的声音。

上述文章用“天籁”形容水色是值得商榷的。

“三原则”瞄准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些玩瘴痼疾开刀,汇聚了自上而下关于城市发展的最大共识。

其中的“玩瘴痼疾”应为“顽瘴痼疾”。

顽,本义是未劈开的木头,引申为不容易制服、改变之义。瘴,即瘴气或由瘴气引起的病。痼,义为经久难以治愈的。顽瘴痼疾,指经久难以治愈的病。或旷日持久的坏习气。如:作风问题只有一抓到底,才能扫除顽瘴痼疾。

汉语中并无“玩瘴痼疾”之说。

“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主动解甲归田。”

此处的“解甲归田”用得不妥。甲指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护身衣,多为金属、皮革所制。

解甲归田,本义为脱下战服,回家种田,后指将士退伍复员,不再从军打仗。这个词语适用于军人、武将。而从《汤显祖其人其事》可得知,汤显祖辞官前担任的职务是浙江遂昌知县,属于文官,不是军人,显然与“解甲归田”挨不上边。这里可以用“解组归田”。

组,可以指古代系印、官佩的绶带。解组归田即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回归田园。

清代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十八回:“只消婆婆亲写一书,说爹爹富贵已极,欲解组归田,而意不能决,必得舅舅一劝,同为五湖之游。”

“解组归田”没有明确的文武之分,文官武将皆适用。

“毒蜂是胡蜂的俗称,公蜂每天外出寻找食物,用来喂养幼虫。”

这里说“公蜂”承担觅食喂养幼虫的职责,与胡蜂的生活习性是不相符的。

在动物界,公往往与母相对,用来表示不同的性别,但是在胡蜂群体中,我们更多用“雌”“雄”来称呼。胡蜂是社会性昆虫,蜂群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各自有明确的分工。蜂王为胡蜂群体中具有生育能力的雌蜂,也称母蜂、蜂后,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至数只。雄蜂的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以繁殖后代,每个蜂群往往只有少量的雄蜂。工蜂则是缺乏生殖能力的雌性蜂,负责筑巢和外出觅食饲育幼虫,又称职蜂。因此,胡蜂中,“每天外出寻找食物”的是“工蜂”而非“公蜂”,“工蜂”可是雌性呢!

“有人说大辽萧太后的妹妹英哥在大岭中秫马厉兵时就喜欢吃沙果干,也有人说沈阳大帅府的张作霖父子把沙果干当成东北一宝了。”

这里的“秫马”当改为“秣马”。

秣,读作mò,喂牲口的饲料,引申为喂牲口。汉语里有“秣马厉兵”一词,义为喂饱战马,磨砺兵器,即做好战斗的准备。“秫”读shú,指有黏性的谷物,也泛指高粱。“秫马”解释不通。

“余冠英先生一直到晚年,将近80多岁的时候,他还担任《文学遗产》的主编”。

“将近80多岁”的表述不妥。

将近,表示将要达到而尚未达到某个数量,其后应该是一个确定的数。

刘半农《扬鞭集·梦》:“将近十年了,我还始终忘不了!”数字后跟“多”字,表示的是整数有零头。张天翼《欢迎会》:“回电在半夜两点多钟就接到,不过是省署的军法处拍的。”

“将近80”与“80多”是矛盾的,应据实删除“将近”与“多”中的一个。

关注一起编校(gongzhonghao)与你相伴 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