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政府迅速联动各界力量,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建好了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的火神山医院,这一速度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速度的背后,不仅是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更体现了社会各界一条心,为跑赢病毒争分夺秒的决心和毅力。

湛江0506疫情突然袭来,同样的考验,如今落在湛江肩上。100多个集装箱、100多套一体化卫浴房及化粪池在两天内从各地调送到坡头疫区集结,33个抗疫执勤点住宿区的通电通水要在48小时内全面完成,为了给辛勤奋战在坡头区一线近800名市、区、镇干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一个遮风挡雨的“家”,山东商会120多名志愿者顶风冒雨,连续3个通宵奋战近百小时,打赢了一场“抗疫保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抗疫保障战中,以广东省山东商会、湛江市山东商会为首的商会全体会员单位,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在短短72小时完成了集装箱房的集结保障,为战胜疫情打了一支有力的强心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怕吗?怕!抗疫一线面临着较大的感染风险,任何人都不得不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担忧。但是疫情当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为湛江人民的安宁,为湛江疫情的早日清零,他们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二话不说组织带领120多名志愿者昼夜奋战在疫区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拂晓前的“集结”

两天时间要完成超过100个集装箱房、100多套一体化卫浴房及化粪池的调运安装和通电通水,在平时不算什么,但在疫情管控十步一岗的情况下,就显得难度百倍了。这事有多难?从本地调运,本地配齐高低床和空调,能马上调配的集装箱廖廖无几;从外地调运,因为害怕感染风险,外地运输车辆不敢来;即便千辛万苦把集装箱运到了,却因为调配不到吊机,集装箱无法落地;加上雷暴大雨天气,村道窄小泥泞,长挂车无法进入,只能用随车吊一个箱一个箱地转运,一切工作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日深夜11点多钟,山东商会承担保障任务的第一批入疫区送物资的负责人焦急万分地拨通了广东省山东商会常务副会长、湛江市山东商会刘莉娜会长的电话,及时报告了现场800名志愿者无法安置的情况。刘会长二话没说,向广东省山东商会报告疫区情况,省会指定刘会长全权负责,联动全省山东商会共同抗疫;刘会长当即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在全省会员企业、基层商会中征集志愿者,组建了一支规模约120多人的“山东商会抗疫先锋”应急保障服务队,火速奔赴坡头区展开支援。本地集装箱不够,就从珠三角地区调集,外地司机不愿进湛江,就从会员单位调派司机志愿者。昼夜调度40多辆运载着集装箱的17.5米大挂车,冒着大雨在拂晓前陆续奔赴湛江坡头高速入口处集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暴风雨“抢跑”

一边是短时间降雨量达到93MM的超强雷暴大雨,防疫卡点的防雨帐篷不断被暴风雨掀翻,执勤人员全身湿透,积水淹没脚背,有些地方甚至积水没膝,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眼前的一切令驰援的志愿者队员们心痛不已。他们铁了心要与暴风雨“抢跑”。12日凌晨6点,随着运输车辆陆续领到临时通行证被“接下”高速,各方面的吊装机械和服务保障人员也紧急赶赴坡头区临建指挥部集结。刘会长赶赴坡头疫区现场,紧急成立“山东商会应急保障组”,分别由中建二局、中铁十四局、广东坤达管业、广东华玥实业、湛江晨鸣浆纸等等几十家会员单位组成的约120名志愿者队伍陆续抵达指定地点。各组分别奔走于各个疫情防控卡点之间,调解各类问题,排除万难,顶风冒雨,通电通水。为了解决各类难题,各组负责人打了上百个电话寻求帮助,最终集装箱房在48小时内成功在指定的33个执勤点通电通水,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生命安全“护航”

为了筑牢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捍卫生命安全,“山东商会抗疫先锋”应急保障服务队协调运送多批消毒液前往疫区,对33个执勤点进行杀菌消毒,力求从根源阻断病毒侵扰,以确保全体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员有一个健康、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消杀人员手拿喷雾器,严格按照卫生消杀管理的标准规范操作,采用“地毯式”的消杀方法,对各执勤点进行全方位、专业细致的消杀工作,确保应消尽消,不留死角。同时山东商会调度人员加强监督,认真做好消杀记录台账,实现“清洁消杀全覆盖,跟进检查不缺位”,筑牢疫区卫生安全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踪”了四天的董事长

这几天坤达管业的高管们心中不免犯起了嘀咕,一向准时到岗的董事长刘会长不见踪影,公司许多要事无人拍板,许多公司洽谈和合约签署都找不到老板,打电话也总是占线。一向勤力的老板竟然玩起了失踪,怎么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刘董事长正一脚泥一脚水地转战在各个封控点之间,冒着风雨,饿着肚子和顶着黑眼圈征战了数十个小时。为了以最快的速度为安置落地的集装箱房实现通电通水,她调集数家会员单位的水电班组在33个防控卡点分头施工,她现场调度指挥,没有车辆就从自己的公司调配,更是连自己的坐驾都成了物资运输车了;志愿者没饭吃,就协调驻湛的中铁十四局项目部友情支援;没有紧急水电配件,就调动自己公司采购部海湾大桥桥底下接力供应。她和应急保障志愿者们一身衣服入疫区,在风雨中湿了干,干了湿;鞋子更是一脚泥一脚水;一部手机在不断地调度中,不断的充电中,十几个群来回倒,一天能来回拨打好几百个电话......他们中的很多人48小时没有闭过眼,甚至还有人72小时都在连轴转地奔忙。饿了就是矿泉水配面包。一声召唤,又咬咬牙投身到抗疫一线中去了。湛江市陈峻华副市长带队检查封控区工作时,目睹了他们忘我工作的情景,对山东商会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刷码”盼天明

15日凌晨,在基本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撤出坡头管控区返回市区的家休息。过管控区关卡时,他们却被拦下了,即便他们的车辆上有指挥部发的盖着红章的临时通行证。但他们因为连续几天错过了核酸检测,只能显示72小时核酸结果。不符合通行条件,必须要“变码”才能通行。这一下,这些疲惫的身躯终于瘫倒在车座上了。好在14日下午,预感到这个问题的区有关领导好心带着志愿者团队做了一次核酸,但最新的检测结果还没能出来。他们只能将车辆停靠在路边,所有人就地休息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出现,心里想着,到天亮结果应该会出了吧。所有人都静默无言,只有一遍遍地刷新自己的粤康码,默默地盼望着天快点亮。直到凌晨2点多钟,终于有一个队员的粤康码率先“变码”。瞬间泪目了,刘会长和队员们顿时打了鸡血似的欢呼雀跃起来,口中开心地呼喊“终于变成24小时了”,这种滋味或许除了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别人是难以体会的了。他们还郑重地把之前72小时核酸结果的截图保存了下来,相约作为一辈子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正如诗人所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涌现了众多如山东商会、中建二局、晨鸣浆纸、坤达管业、广东绿途、广东华玥等等优秀的企业家团队,他们用自己的社会当担和奉献精神,令湛江人民深深为之感动。感谢所有奔赴在抗疫一线的可爱的人们,因为有你们,风雨后的彩虹将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