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的一生,概括起来说用两个词形容最为合适——传奇、坎坷。参军入伍刚刚年满14岁,参加革命事业的时候也只有16岁,当上三军团五师长的时候李天佑也才20岁。少年将军戎马一生,被军中传颂为“敢打敢为的虎将”,可见实力非常强劲。毛主席曾经点评过这位虎将,认为他非常不简单。

李天佑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派往红军115师343旅686团任团长。上任不到一个月,红军115师便打出一场漂亮的战役——平型关大捷。在这场战役当中,李天佑率领的686团被林彪安排做主攻同敌军冲杀,杨勇则作为李天佑的副手跟随左右。686团抗压能力极强,顺利将敌军挡在前线,留给后续部队充足时间进行包抄围剿。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做作战总结,在写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当中指出:

“能够顺利拿下平型关大捷,李天佑和杨勇率领的686团功不可没。”

林彪的赞许,让毛主席对这位虎将颇有印象。

1944年辗转来到延安的李天佑,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见面第一句便是:

“能让杨勇给你做副手,真是不简单啊!先熟悉熟悉,将来有你的用武之地。”

李天佑的“不简单”,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林彪是李天佑的老上司,两人在工作中有着密切的交流。林彪本人也对李天佑极为看重,在红军时期便颇为关注这位军中领导热议的“小老虎连长”。虽说两人的工作关系非常紧密,但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李天佑看得很清楚。

建国后,林彪误入歧途试图篡夺革命果实,他试探性地找到昔日爱将李天佑。但对于林彪的拉拢,李天佑并未展现出一丝一毫的兴趣。相反他向林彪提出异议,试图阻止他错误的政治行为。但非常遗憾,此时的林彪早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用兵如神的战神。眼睛被权力蒙蔽,听不进李天佑的劝告和异议,转手便策划将他“赶出”总参谋部。

李天佑对林彪的举措,敢于提出异议。不断向总参谋部、党中央告知自己的想法,支持对林彪的批判。李天佑一生分得清公私、看得明道义,如此敞亮的将军被誉为虎将当之无愧。

桂省后起之秀

1928年,广西军阀李明瑞的第七师独立团正在四处招人。年仅14岁的李天佑,被父亲李燕川送往独立团,临别之际李燕川郑重地对他说道:

“穷苦人家的孩子,乱世之中当兵打仗也算是个出路。能吃军粮,不至于饿死,说不定未来你还会有一番出息。”

李燕川将儿子送到部队,实属无奈之举。

李燕川念过书,知道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李天佑八岁那年,砸锅卖铁将他送到私塾,期待着知识能够改变李天佑的命运、改变李家的命运。但两年之后,李燕川便再也无力支持李天佑念私塾。李天佑不忍看父母心酸生活,决定离开私塾回到农田。但在农田耕地,自然也不是长久之计,李燕川才提议将儿子送去部队历练一番。

在李明瑞的独立团干了一年的勤务兵,因为肯干肯做颇有潜力被推荐到南宁教导总队(党内地下干部创办)当学兵。10月,在教导总队的影响下,李天佑决定加入党投身革命事业。12月百色起义打响,李天佑随军开始对抗反动派军队,被邓小平安排做红七军特务连副连长。

李天佑年纪尚轻,作战风格颇为勇猛,常常跑在冲锋部队最前端指挥作战。两战下来,李天佑的身上伤痕累累。战后总结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专门点名表扬李天佑:

“这个小鬼头,才刚刚16岁就如此凶,等到他26、36岁那还得了,桂省的军阀们没得混了!”

如此评价,可以看出当时李天佑在起义部队当中还是非常受人重视。

在战斗中屡有惊艳表现,从事宣传工作李天佑也是一把好手,同老百姓讲起革命政策、党内性质等专业性的知识,往往能够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让他们明白。在李天佑的宣传下,起义部队陆陆续续又来了数千人前来参军。当接待士兵问起为何参军,大家都异口同声说道:

“小红军李天佑说得蛮有道理嘞!穷苦人家哪能期待老天保佑,参加红军、参加入党,才能真正得到保佑找到出路!”

“小老虎”名声大噪

1930年红七军奉命北上,同中央苏区部队汇合。李天佑率领特务连,负责保卫军部安全。北上之路,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稍有不慎便会遇上危险。

保卫军部,让李天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他一手拿着钢刀、一手握着驳壳枪,始终坚持要走在护卫部队的最前端。

“只有跑到最前面,我才看得远,才知道敌人会从哪里来。”

李天佑这样对周边劝告他不要盲目上前的战友说道。

1931年红七军在粤北乳源县梅花村遭遇奇袭,李天佑率领特务连冲上前线,争取时间让军部后撤。由于在村落交手,根本来不及布置防御工事,李天佑决定率部在村落内展开白刃战。李天佑在村落里四处游走支援,想着多救几个将士,多掩护几个士兵撤退。自己却没有注意到,危险正在向他靠近。敌人突放冷枪,李天佑连中三弹,直接从两丈高的城墙上落下。通讯员见连长从高处落下,哭喊着冲向死人堆翻找李天佑。通讯员不过才14岁,眼见连长昏迷不醒吓得不轻,背着连长便向外跑嘴里一直喊道:

“连长死了,连长死了。”

战后大家准备安葬李天佑的时候,他突然咳嗽几声,缓缓站起。大家才意识到,连长大难不死逃过一劫。

红七军的老兵们谈起军中基层指战员,最常提起的名字便是李天佑。他的作战方式极为勇猛,热衷于身先士卒的作战方式,负伤前行对他而言更是稀疏平常事。小老虎的名声越发响亮,李天佑指挥领导的部队也是越来越多,但李天佑还是同往常一样冲在最前端,用身先士卒的作战方式鼓舞将士们勇敢冲锋。

小老虎连长的成长

李天佑从小老虎连长蜕变为虎将,实际上是存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彭德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32年夏季,各路起义部队汇集中央苏区,红军内部为强化战斗力开始进行整编。整编之前,首先便是要提拔突出的将领进行栽培。此前的战斗,红军大小战斗战术运用较为杂乱,将领对于军队指挥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和战术使用。为求改变这样的情况,瑞金成立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红军干部团队。

彭德怀找到李天佑,要求他放下军中事务,转入红军学校进行学习。彭德怀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考虑到李天佑虽说战斗勇猛,但缺乏系统、科学的战术运用。为兵勇则达,为将便要讲究谋略和战术。李天佑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战术使用有了较为专业的认识。

1933年五月,红三军开始按照三三制整编,李天佑奉命出任第五师13团团长。

8月初,李天佑率部指挥对抗国军第十九路军第62师366团(绰号“铁军”)初次交锋,李天佑便全歼366团,打出“东方军”入闽作战的第一个胜仗。战后,彭德怀亲自对其嘉奖,表示“东方军”作战要向李天佑学习,多打运动战、多搞包抄迂回,学会运用战术解决问题。

1934年4月,此时李天佑已经升任红五师师长,正带队参与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此时战场局势对我军颇为不利,敌人调来飞机、大炮等高杀伤力武器,开始对我军发起猛烈进攻。

4月10日广昌战役打响,敌军猛烈的炮火攻击让红三军团五师难以招架,交战之初损伤人数便超过1000多人。

4月27日,敌军出动炮兵旅、40架飞机向我军固守的广昌城发起进攻。中央军委最终决定撤出广昌城,28日凌晨红三军团陆续撤出阵地,向南进发前往赤水。

三天三夜成就虎将

敌军攻占广昌城后,并未急于快速发动进攻,转而固守城池、调集重兵准备图谋进攻高虎脑。高虎脑地形险要,位处于赤水、驿前之间,是我军撤退路线上必经之道。

1934年8月初,红三军团开始在官桥一带设置防御阵地。其中高虎脑、贯桥西北、香炉寨是红军最为主要的阵地。李天佑率部驻扎高虎脑,出发之前彭德怀千叮咛万嘱咐,表示一定要固守高虎脑阵地3天,三天之后红五师便可放心撤退由后续部队换防。但李天佑知道,三天的时间对于红五师而言,将会是一段最煎熬的时间。

坚守阵地,李天佑再次展现出自己个人指挥魅力,身先士卒率部抵御敌军进攻。红五师面对敌军飞机、火炮袭击,没有展现出丝毫胆怯的情绪。他们不断加固防御阵地,精打精算使用子弹,采用点射的方式抗击敌军。敌军先后九次向红五师防御阵地发起进攻,却没有收获任何一寸阵地。李天佑用钢铁意志证明飞机大炮并非不可抵挡。只要战术得体,红军依旧可以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守住阵地。

高虎脑战斗如今被写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之中,作为我军优秀阵地战案例被拿出来反复研究、论教。在此次战斗之后,李天佑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个人蜕变,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虎将。

高虎脑战役结束后,我军得以粉碎敌人妄图将我军绞杀在阵地战上的想法。随后中央干部机关、主力部队开始陆续撤出中央苏区。

高虎脑战役的胜利,为我军实现长征战略转移目的争取到非常宝贵的撤退时间。如若没有这次战役的胜利,我军转移阵地、改打运动战战术的想法难以实现。随后红军开始进入准备阶段,寓意向西突进开启一场全新的战斗——长征。

长征路上,李天佑最常听到的一句命令便是“坚守三天三夜”。红五师拥有非常强的抗压能力,长期以来被视为红三军团的“先锋队”。红五师面对敌军集火进攻,往往能够以劣势兵力成功固守阵地;而面对重兵把持的封锁线,红五师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打破封锁线,拯救全军顺利脱身。

长征正式开启,红三军团命令李天佑率部负责突击敌军三重封锁线。李天佑利用迂回包抄、声东击西等战术,将敌军戏耍于鼓掌之中。在《红三军团战将谱》当中曾经这样评价过李天佑:

“沉着机智、指挥若定,李天佑率部每天需要抗击敌军几十次的冲锋,苦战三天三夜,李天佑率部保住红军向湘江进发的通道,顺利掩护中央机关纵队穿过湘江。”

两次三天三夜,李天佑以钢铁般的意志向世人证明,虎将绝非浪得虚名。

坚定政治立场的虎将

虽说参军之初,李天佑还只是一个红小鬼。但经过多年战场拼杀,如今的李天佑虽然年纪尚轻,但已经成为军中少有的悍将、虎将。在红军辗转进入延安的过程中,先后多次拿下过傲人的战绩。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顺利汇合,为带动红30军汇合延安。李天佑奉命出任红30军参谋长,奔赴红30军驻地,协同军长程世才向北运动汇合。但来到红30军驻地,李天佑才意识到此时的情况非常微妙。

红30军在包座被胡宗南部拦下,双方沿河设卡列阵。胡宗南严令第49师固守阵地,固守集群式碉堡阻隔红30军北上。当时我军若能顺利拿下包座,红30军可一举突破向北进军,打通和中央红军会合的通道。正当程世才犹豫不决的时候,虎将李天佑率性向他建议

“打!”

8月29日,李天佑协同红30军发动包座战斗,在战斗过程中拿出攻坚打援、分割歼敌等战术,将胡宗南最为器重的第49师歼灭于战场之上。程世才在回忆录当中这样评价道:

“李天佑同志作战勇猛,他的勇气让我们看到中央红军的风范,是我们打胜包座战斗最重要的信心源泉。”

包座战斗过后,红30军向北进军的道路打通。

张国焘眼见甘南通道打通,却不想向北进军。他在军中说明意图,希望借此机会南下入川康边地区,试图分庭抗礼再造中央。虎将李天佑意识到,张国焘的行为对全军、党内未来造成重大影响。抓准机会,向北随毛彭二人一路北上。张云逸见李天佑赶到,称赞李天佑:

“天佑大事不糊涂。”

一语双关,道出李天佑政治觉悟高的特点。

随后的一段时间当中,李天佑开始在林彪手下指挥作战。二人的工作关系非常紧密,外界更是将李天佑誉为“东野林总四大战将”但这样的观点,存有一定的误区。林彪和李天佑的关系,仅仅停留在工作层面上。李天佑参加革命多年,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于林彪在建国之后的行为颇为不满。李天佑儿子李亚宁曾经具体解释过二人的关系:

“有人说父亲是林彪的爱将,我能够理解。但爱将关系,仅仅是战争中林彪对父亲的重用。”

能够看得出来,李天佑和林彪的关系虽说足够亲密,但也仅仅只是工作上的亲密。当林彪在政治问题上犯了错,李天佑便会保持坚定的政治态度,指出自己老首长存有的不足;而战争年代,李天佑犯了错打了败仗,同样林彪也会对他施以惩罚以表惩戒。二人的关系是纯粹的革命友情,并无他人想的那般特别。

林李关系之谜

林李关系,长期以来是一个极为容易被议论的话题。抗战爆发之后,李天佑被派往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担任团长。刚刚接手部队,李天佑便随115师参加平型关战役。

在平型关战役中,林彪对这位虎将一直颇为关注。如今到自己麾下后,便要求虎将李天佑率686团担任主攻工作。面对日寇猛烈炮火,李天佑和副团长杨勇精诚合作,顺利抗下正面战场压力为兄弟部队迂回包抄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这场战役过后,686团在广阳歼灭敌军人数超过上千名,缴获战马总数高达数百匹。

1938年5月,长期在一线战场上工作的李天佑患上重病,林彪只得放走虎将回延安休息。回到延安之后,毛主席亲自前往会见李天佑,并盛赞他在平型关战役中的出色表现。那句

“能让杨勇给你当副将,真是不简单啊!”

更是成为李天佑一生中受到过最高的评价。

解放战争时期,李天佑奉命奔赴沈阳随东野抢占阵地。此时国内形势瞬息万变,东北由于日军撤出战场已经成为一片“无主之地”。谁能先行夺下东北,就能够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林彪的指挥下,李天佑率部南征北战先后攻下哈尔滨、四平、沈阳等地。

1939年1月14日辗转率38军辗转进入天津,在对方叫嚣固守阵地三个月的时候,一举冲入城池拿下天津城、俘获守军将领陈长捷。这一段时期,林彪同李天佑的关系非常紧密。二人在工作上的配合非常顺畅,先后打出多场漂亮的战役。但建国之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1958年1月,刚从广西剿匪归来的李天佑奉命出任我军副总参谋长。此时国际环境非常微妙,南方美国不断扩大侵越战争规模,联合反动政府不断出动军舰、飞机对我国领土、领空、领海进行侵扰;北方强敌垂涎我国领土多时,同样摆出重兵把守边境。李天佑深感国际形势危急,建议林彪不要将动荡和骚乱带入军中,并且自己亲自前往地方平息造反派骚乱。但林彪对于他的做法非常不满,不惜“决裂”关系也要将其赶出指挥部。面对林彪的发难,李天佑选择继续秉持政策办事,杜绝武斗、虐待现象。但个人的努力,终究敌不过时代的变化,李天佑的努力并未对时局造成太大的改变。

1970年9月上旬,李天佑病卧在床深感时日不多,当听到党中央批判林彪同伙的陈伯达的决定时,他颤颤巍巍的说道:

“坚决拥护中央决定!”

9月27日,一生坚守立场对事不对人的李天佑在北京逝世,年仅56岁。戎马一生,不讲私情、舍身作战的李天佑,至死也不愿放弃自己干革命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