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毛泽东曾经两次会见尼克松。这是中国和美国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1972年,尼克松第一次访华,从他将手伸向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开始,中国与美国就结束了25年以来相互敌视的冻结局面。

1976年,尼克松再访华,毛泽东又会见了尼克松。用尼克松的话说,他要与这位中国革命的领袖,一起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

一、以茶代酒,毛泽东首晤尼克松(1972年)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代表美国坐飞机来到中国北京。于中美双方而言,这是一场“破冰之旅”,也是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当天,毛泽东就在他的“游泳池”住所会见了尼克松及其夫人,以及美国的全体随同官员。

在这次历史性会晤前的一个月,毛泽东才刚刚大病初愈。

此前一个多月,毛泽东突然休克,医疗小组手忙脚乱地抢救。等他醒过来时,他有些伤感地说:“我已经收到上帝的请柬了。”

春寒料峭,毛泽东的肺炎变得严重了起来,已经几乎没有办法站起来独立行走了,他总是依靠在沙发椅上昏昏欲睡。

而尼克松要来访华的消息,使他打起来精神。于是他配合医疗小组的治疗,以便尽量会见尼克松。

接待工作处紧锣密鼓地准备了起来。在毛泽东生病期间,客厅里摆了一张大床,以及一些方便病人使用的各种物品,这些都需要尽快地整理。由于生病,他衣帽不整,头发留得很长,胡子也好久没刮了。

会见这么重要的外宾,平时不很讲究衣着外表的毛泽东理了发、刮了脸,擦上头油梳理了一番,并且换上了那套灰色的中山装。

到了要见尼克松的2月21日早上,毛泽东已经可以小范围地行走了。

虽然在大病中,但是毛泽东的头脑十分清醒。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之下,站了起来,还呐呐自语地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

站起来之后,毛泽东与尼克松握了手,并十分自信地说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根据尼克松说,毛泽东与他握手,足足有1分钟之久。

握手之际,毛泽东还开玩笑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赞成这样啊!”

在场的2个美国人温斯顿·洛德和基辛格,都立即感受到了毛泽东的意志力。温斯顿·洛德评价毛泽东说:“我相信,哪怕我从未见过此人,不知道他是谁,当我走进有他在场的鸡尾酒会时,我也定会被他的力量所吸引。”

基辛格曾经描述毛泽东的书房为“学者的隐居处”。

因为这是一间看上去不大的房间,房间四周墙上都摆满了文稿,桌上和地上都堆着书,这也使得整个书房看起来朴素、俭省。

基辛格说:“毛泽东的住处很简朴,像一个中层官员的住宅似的。”

毛泽东与尼克松两人的会晤,原定只有15分钟,实际上持续了65分钟。

尽管毛泽东说话已经不大利索了,但是仍可淋漓尽致发挥他的幽默和机智。毛泽东说:中美双方之间“并不构成威胁。”

毕竟,尼克松访华,已经使得中美关系推进了很多。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式,毛泽东认为中美关系可以实现更多突破。

没谈多久,毛泽东的情绪渐渐地高涨了起来,他苍白的脸颊上慢慢泛起了红晕。只见他一会儿把手高高扬起来,一会儿又笔直地落下,使在场的美国人都消除了紧张的情绪。

谈到兴奋处,只见毛泽东端起了茶几上的青花茶杯,举了举,他这是在告诉尼克松,希望他也端起茶杯。尼克松立刻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随即端起了青花瓷茶杯。

毛泽东兴奋地“乓”地和尼克松的茶杯碰杯,他风趣地说:“ 我们是几十年的隔海老冤家啦,可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打不成交嘛!我们应该为冤家干一杯!

此时的毛泽东刚刚大病初愈,不宜喝酒。他说:“ 我不会喝酒,不过不要紧。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酒但有水,我们以水代酒—干杯!

好一个以茶水代酒!毛泽东与尼克松这个碰杯的细节,把中美会晤的气氛推向高潮,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起来。

尼克松访华时,给中国送了一对麝香牛与两棵来自加州的参天美国杉树。而为了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毛泽东曾经与周恩来商量过向美国赠送熊猫的事情。

在招待尼克松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特意把一个带有“熊猫”图像的香烟盒展现给尼克松夫人看,并问:“喜欢吗?”。夫人说:“不吸烟。”总理指了指烟盒上的熊猫,并问尼克松夫人:“喜欢这个(熊猫)吗?”

为了感念尼克松夫妇给中国人民送了一对麝香牛,毛泽东和周恩来计划回送一对熊猫。尼克松夫人本来就很喜欢熊猫,她知道之后,开心地惊叫起来:“天哪!你听到了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关于毛泽东第一次会见尼克松,《人民日报》在第二天就以整整两个版面的篇幅以及7张照片来报道了这一次历史性的会晤。而中国的电视台也播放了长达7分钟的有关新闻。

而从那以后起,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见到美国的访问者经过时,都敢于用目光和微笑来同他们交流了。

二、再次邀请,毛泽东再见尼克松(1976年)

尽管,两国关系在尼克松访华之后出现了新的进展但实际上进展幅度是很小的。

从1972年到1974年,尼克松在多种场合明确表示,美国不会牺牲台湾的利益,将会保证履行对台湾的安全义务。

毛泽东也清楚地意识到中美建立关系的困难,他对周恩来说:“……路还长哪!我和你,怕都看不到哪一天了(指中美建交)!”

1973年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一次访华,毛泽东还是在书房会见了他。这时,基辛格与毛泽东会晤的目的是洽谈中美关系。毛泽东说:“我看起来还不错吧?”基辛格认为,比起去年的会晤,毛泽东的气色好多了。

基辛格后来回忆起了这次会晤:“正如他一年前与尼克松会晤时那样。”毛泽东还是与尼克松谈笑风生,并彼此讨论着重大的问题。

基辛格返回美国后不到两年,即1974年8月,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8月8日晚上9点,他在白宫发表了辞职的电视讲话,9日上午,他就离开了白宫。随后,由福特继任美国总统。

“水门”是坐落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的“水门大厦”。1972年的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委员会总部就设在“水门大厦”。所以“水门事件”是指,尼克松的竞选班子成员到这座大厦里安装窃听装置和偷拍文件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然而,这是美国的国内政事,并没有过多地影响中美外交。

1975年年底,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

此时,朱莉和戴维看到,毛泽东已经被疾病折磨得筋疲力尽了,但是他仍然像青年人那样充满活力。这也使得这对夫妇对毛泽东不同寻常的意志力十分感叹。

毛泽东这次会见朱莉和戴维,时间跨度从除夕夜的晚上11点半一直到1976年午夜的12点左右。期间,毛泽东还递给了朱莉一封信,让其转交给她的父亲尼克松。同时,让朱莉感到惊讶的是,毛泽东还用英文念了信上的日期:“1975年12月23日。”

毛泽东说:“欢迎尼克松先生到中国来……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

这并不是尼克松下台后第一次受到访华的邀请。1974年8月,尼克松才辞职回到加利福尼亚州没多久,周恩来就给他发去了电话,表达了希望尼克松访华的殷切希望,并对他表示祝愿。

但两个月后,尼克松因为患了静脉炎住院,毛泽东亲自打电话慰问,并表示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欢迎尼克松访华。

这一次,尼克松再次从女儿朱莉那里收到访华邀请,于是他欣然接受了。

1976年刚刚过完新年,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就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派专机赴美,迎接尼克松,而且,仍然要按照元首的规格来接待他。”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了十年的朱传贤说,派专机接送一位下了台的总统,属于“超礼宾”的接待。

1976年2月28日,北京首都机场,接待尼克松的专机腾空飞起。2月20日一早,我国派出的专机很快接到了尼克松夫妇二人,朱传贤负责接待,并仍然称呼二人为“总统先生”和“总统夫人”。

北京时间2月21日晚上8点,专机平稳降落在首都机场。

新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部长乔冠华与其他数位中国高官,在机场等候着尼克松夫妇的到来。专车将尼克松夫妇送到了4年前曾经下榻过的钓鱼台宾馆。

1976年2月23日,毛泽东第二次会见尼克松。抱病的他与尼克松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分钟的谈话,尼克松还记录了这次访华的观感。

尼克松表示,虽然毛泽东的健康已经恶化了,但是他的思维还是非常敏捷和深邃,他回忆说:“我说的话他全能听懂。”期间,毛泽东怕其中一位翻译听不懂他的话,还不厌其烦地拿起笔记本和笔,慢慢地在纸上表达他的观点。

尼克松表示:“看到他的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难受。……”

当两人会晤结束时,工作人员轻轻地把毛泽东从椅子上扶了下来,并和尼克松一起朝着大门走出去。但是,当毛泽东拒绝了工作人员的继续搀扶,他坚持自己与尼克松最后握手。

在尼克松离开时,他站在门口和尼克松告别。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带着中美尚未正式建交的遗憾与世长辞。

尼克松当日就发表悼念声明,他说:“我们在那时(1972年)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在1976年2月23日我最后一次会见他时,他再次表现出了这种高瞻远瞩。”

尼克松赞扬毛泽东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是一位“勇气非凡和思想坚定的人”,是一位“完全献身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

在尼克松的图书馆陈列室中,陈列着尼克松最为钦佩的政治人物的著作,其中,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著作占据着最显著的位置。

三、大门打开,中美正式建立关系(1979年)

斯人已逝,后人继上。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

1977年,美国的卡特政府上台之后,开始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卡特总统出生于乔治亚州,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之一。

卡特总统在当年6月30日的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希望美国与中国能够达成一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协议,而又仍然保证台湾人“维持和平生活”。因此,他决定派遣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万斯对中国进行一次“探索性”访问。

万斯提到,中美双方需要寻求一个基础,这样既不影响中国和平解决台湾,也能够使美国与台湾有着非正式的接触。如果中方同意如此,总统就准备使美中关系正常化。

8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万斯。邓小平认为,万斯所阐明的美国立场,是此前中美洽谈的“倒退”。

这次中美会谈没有能够就台湾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是,这有利于双方彼此熟悉对方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消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1978年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问题终于出现了新的转机。

首先,是美苏关系出现了波折。苏联那几年的核力量有迅速增长的趋势。而苏联又开始向非洲渗透。这使得美国不得不对苏联感到担忧。

其次,中国开始逐步部署“四个现代化”战略,并计划引进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这样的一个巨大市场对美国而言无疑是有吸引力的。

1978年5月17日,卡特对即将访华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下达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指令:“美国的决心已下!”美国已经准备积极协商向前推进中美关系,并消除正常化的各种障碍。

从1978年7月到12月,中美双方进行了近半年的艰苦谈判,最后达成以下协议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1.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2. 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美国政府需要宣布断绝自身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第三,中美双方正式建交,并于3月1日起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

至此,中美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实现了毛泽东的临终遗愿。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与夫人卓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访问美国。副总理方毅、外交部长黄华等众多官员随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也是对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回访。

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价邓小平此次访美是“绝无仅有”的历史壮举。并称邓小平为中国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抵达华盛顿当晚,邓小平即赴弗吉尼亚麦克林镇,布热津斯基夫妇热情为邓小平准备了家宴。布热津斯基夫妇那三个十几岁的孩子为客人们端菜,增加了亲切的气氛。

邓小平吃的是美国菜,喝的是前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送给布热津斯基夫妇的伏特加。邓小平虽然旅途劳累,但是在整个家宴上兴致都很高。

美国对邓小平的来访非常重视,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和国务卿万斯等到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29日,卡特总统还亲自主持在白宫草坪上的欢迎仪式,并鸣礼炮19响。

30日,邓小平参加了由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国立图书馆等6个团体举行的招待会,与会者达到了800人。

在会上,邓小平再次阐明了中国在世界形势、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邓小平指出,应该从整体的全局来看待中美关系,并用长远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

访问中,邓小平和卡特总统共同签署了《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和《文化合作协定》。

2月5日,邓小平辞别卡特总统,从西雅图回国。

卡特总统卸任之后,曾经多次访华,并为促进中美关系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国人民尊重的老朋友。

晚年,卡特总统曾经在日记中写了邓小平这次访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接待邓小平来访,是其任内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结语

毛泽东在曾经谈及中美关系时说过:“总有一天两国关系会正常化的。”如果十年不够,那就十五年,十五年不够,那就三十年,总之,毛泽东笃定中美关系会正常化的。

正如尼克松所言,毛的高瞻远瞩令人佩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后,中美关系果真实现了正常化。

这是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前赴后继领导和推动的结果,是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守信主编. 中南海纪事 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M]. 2009
  2. 邓力群主编 黄允升 张鹏本卷主编. 毛泽东人际关系 (下册)[M]. 2004
  3. 姚博,萧雪编著. 毛泽东中南海往事[M]. 2012
  4. 褚钰泉编. 悦读 第37卷[M]. 2014
  5. 倪世雄编著. 结交一言重 相期千里至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建交30年[M]. 2009
  6. 百年潮杂志社. 百年潮精粹 伟人印记[M]. 2018
  7. 宫力,周敬青,张曙著. 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M]. 2013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