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8日,八十岁的原台湾“黑猫中队”队长蔡盛雄,出现在台北举行的《台湾天空的秘密》首播发布会上。
这位当年曾多次驾机飞到大陆上空执行秘密侦察任务的台湾王牌飞行员,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黑猫”中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蒋介石在台湾培养的一支特种飞行部队,由空军情报署长衣复恩直接指挥。该中队拥有多架美国提供的U2高空侦察机,从1962年成立到1974年裁撤,十三年来对中国大陆执行过220次秘密侦察任务。
作为“黑猫中队”的队长,蔡盛雄曾架机飞抵过蒋介石的家乡溪口镇,围着蒋介石的母亲王太夫人的墓地,拍摄过多张照片。在“黑猫中队”的十三年中,这应该是他最难忘的一次飞行。
在《台湾天空的秘密》首播发布会上,蔡盛雄告诉记者,1964年,他拍摄蒋母墓地的照片返回台北后,由衣复恩陪同来到士林官邸,将这些照片交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拿起照片,一张一张地仔细端详,久久不愿放手。突然,他背过身去,肩膀不停地抖动着——在看到母亲的坟莹后,蒋介石也想家了!
一、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危如累卵,被迫下野到奉化“闲居”的蒋介石,在清明这天,领着儿孙来到蒋母王采玉的墓前祭拜。
站在母亲墓前,蒋介石心潮澎湃,思绪难平:母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是那般的清晰。
此情此景,让蒋介石不禁悲从心起。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强忍着眼泪,转身对几个孙子孙女说:“来,你们给太奶奶多磕几个头。”
等孙子孙女们叩过头后,蒋介石也撩起长衫,虔诚地在墓前躬身跪倒,给母亲叩了三个头。
侍卫们将他搀起身后,蒋介石三步一回头地转身离去,嘴里不停地嗫嚅着杜牧的那首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生于1864年,是浙江省嵊县葛竹村人。19岁那年,王采玉嫁给奉化县竺某为妻,几年后竺某病故,寡居的王采玉只得回到娘家。
此时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原配徐氏和继室孙氏相继病故,在蒋家当伙计的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见蒋肇聪整日郁郁寡欢,便将王采玉介绍给了蒋肇聪。
1886年,王采玉嫁给蒋肇聪为妻。虽然两人年龄悬殊,蒋肇聪长王采玉 22岁,但两人结婚后却十分恩爱。王采玉共为蒋肇聪生下过两子两女,分别是蒋介石、蒋瑞莲,蒋瑞菊和蒋瑞青。
蒋介石童年时比较顽劣,3岁那年,为探喉管有多深,竟用筷子插入喉管,幸亏被王采玉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大祸。
蒋介石8岁时,父亲去世。没有了父亲的管束,蒋介石更加调皮捣蛋,成了溪口镇人人厌恶的"瑞元无赖"。王采玉为了找个人管住蒋介石,便替他定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岩头村毛家的女儿毛福美。
毛福美嫁到蒋家后,王采玉对这个媳妇十分喜爱,蒋介石却瞧不上毛福美。为了冷落毛福美,蒋介石决意去日本学习军事。
王采玉虽然舍不得儿子远行,但还是尊重了儿子的选择,把节衣缩食所攒的全部积蓄拿出来,资助蒋介石东渡日本求学。
蒋介石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和陈其美等人后,渐渐地在政坛崭露头角。王采玉听说儿子参加了“革命党”,整日提心吊胆,怕儿子因此掉了脑袋。
但她也清楚儿子有儿子的路要走,所以很少干涉蒋介石的事务,在给蒋介石的书信中,也总是勉励蒋介石"死生一视尽义,勿以家事为念"。
1919年3月,蒋介石将有病的王采玉接到上海治病,几年来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母亲。当时的王采玉面容憔悴,形容枯槁,蒋介石一见母亲,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
王采玉在上海住了两个星期,这也是蒋介石和母亲一生中最后一次长聚的时光。但由于孙中山要蒋介石赶去福建处理军务,蒋介石不得不将母亲送回奉化。
临别时,王采玉拉着蒋介石的手说:“瑞元啊,娘不扯你的后腿,娘只是希望在我活着的时候,你每年都要回来看我一次。”
二、
1921年6月14日,病入膏肓的王采玉去世。但此时广州战事吃紧,孙中山来电催促蒋介石“墨绖从戎,速来相助。”蒋介石只得将母亲的灵柩暂厝家中,启程前往广州。
前方军务安排妥贴后,蒋介石马上赶回溪口,为亡母寻找墓地。经风水先生挑选,最后将母亲的墓地选在白岩山鱼鳞乔中垄凸起处。
蒋母墓规模很大,整个墓地由“石牌坊”、“下轿亭”、“墓庐”、“八角亭”、“坟墓”和“卵石路”等组成。“石牌坊”有三个门洞,中门上面刻着“蒋母墓道”。
墓道入口处立了一块石牌坊,四柱及中门、左、右边门等三门,坊柱有花卉、和合仙、寿星等道教浮雕,上书“蒋母墓道”四字,乃是孙中山亲手所书。
王采玉出殡当天,孙中山派陈果夫代表自己致奠,并亲自为王采玉撰写了祭文。
蒋介石发迹后,对母亲的墓进行了多次扩建,在距墓近半华里的半山坡建立了蒋母墓庄,名曰"慈庵"。
在营造母墓的同时, 蒋介石又为夭亡的同母弟蒋瑞青建墓于母墓侧, 一并祭扫。
对于母亲的坟墓,蒋介石时时挂念。1941年4月23日日军窜入溪口,蒋介石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惟念我祖我父与亲母之墓地,未知是否被此兽寇所破坏,胞妹与妹婿是否安全?”
每次回乡,蒋介石总要在母亲墓前和母亲聊上许久。只有在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才能得到片刻宁静。在某种意义上,母亲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柱。
蒋介石也时常涌现出终老于故乡,安葬在母亲墓前的念头。1930年10月28日,在祭拜母亲之后,蒋介石对宋美龄说出了“余能养老于此则于愿足矣”的想法;
1947年4月12日,在又一次祭拜母亲之后,他在《上星期反省录》上写道:“吾夫妻将来终老于此,生则同乐,死则同穴。
若果国葬而不能同穴,则吾夫妻皆不愿国葬。凡为吾后人与同志者,务守此约,以成吾夫妻平生之志,则幸矣!”
三、
到台湾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蒋介石的思乡之情有增无减。
1955年10月24 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午后不禁慨然思乡不已”;1959年7月8日又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来缅怀故乡更切,而对雪窦瀑布、妙高台情景且入梦频频,对故乡之向往何如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台湾的蒋介石没有可能亲自再回故乡,只能从其他渠道打听、了解故乡的情况,以及母亲坟莹的现状,以慰乡情。
出于思乡之情,蒋介石常拿溪口的地名来命名其在台湾的驻地。
1971年1月28日,蒋介石“早餐后登右侧龙头山上之亭台,时念不能望见故乡之慈庵。乃名此亭为慈云亭,以纪念先慈之德泽也”。
正是出于对母亲坟墓的挂念,蒋介石这才在1964年派出了他的王牌飞行员蔡盛雄,让他飞到奉化溪口的母亲墓地上空,为自己拍摄母亲墓地的照片。
因为他时刻都在担心,对面的共产党人,会不会“以其人之道,还于其人之身”,用他破坏毛泽东祖坟的方式,来破坏自己家的祖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挖人祖坟”是最让人愤怒,也最容易如来旁人唾弃的事。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忠和孝。不忠不孝的人,是为人所不耻的。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祖坟被挖,是最大的不孝,比别人在自己脸上狠狠抽了一耳光还要恶劣一万倍,不和别人拼命,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而挖别人祖坟的行为,也是被全社会所唾弃的。
在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多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的时任湖南省主席何健,更是被毛泽东的红军打得落花流水,蒋介石多次对何健表示出了不满。
何健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自己也算是从军多年,怎么就不是毛泽东这一介书生的对手?莫非是毛泽东家的祖坟风水好,毛泽东得到神灵的保佑,这才每战必胜?
于是,愚蠢而又凶残的何健,决定铲平毛主席的祖坟。他认为这样做,一定能扭转自己屡战屡败的局面。
何健这么做,蒋介石是知道的,只是蒋介石比何健狡猾,不愿意背上“挖人祖坟”的骂名,所以装做不知道而已。
在何健的指派下,湘潭县长王英兆和军统湘站特务队长龚澎接过了破坏毛泽东祖坟的任务。
王英兆和龚澎虽然兴冲冲地接过了这个秘密任务,但他手下的人中,还有一些有良知的人,不愿意干这种缺德的事,便故意走露消息给毛氏族人。
毛氏族人在得到消息后,自发地把毛泽东的祖坟巧妙地伪装起来, 王英兆 和龚澎 反复寻找也未找到毛泽东真正的祖坟 ,却把当地几座无人管理的毛姓古坟当成毛泽东的祖坟掘了,便回去领功了。
何健做完这件缺德事后,蛮 以为毛泽东和红军气数将尽, 却不想红军不但没有被击溃,反而在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之后,将革命和抗日的火种撒到了全国。
四、
蒋介石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早在 1949年5月6日,毛泽东便电令粟裕和张震:“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1949年5月25日,人民解放军七兵团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从杭州绍兴一路挺进,解放了奉化县溪口镇。
当时防守溪口的,有国民党一个营的宪兵。就是他们到处散布“解放军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的谣言,所以溪口的老百姓都不敢接近解放军。
解放军解放溪口后,得知武岭中学蒋校长在溪口很有影响,便派人去请他主持全镇事务。但这位蒋校长与蒋介石是同族兄弟,在我军到来前早已躲了起来。
“丰镐房”是蒋介石的老宅,为了保证“丰镐房”不被破坏,61师政委王静敏决定由该师政治部组织科长马贝禾带着几个刚参军的绍兴中学的学生住进去,保护好“丰镐房”。
王政委特地叮嘱他们:驻进去后,一定要严守纪律。对蒋介石家中的任何东西都不得乱拿和破坏,家具原来怎样摆设的都要就原样放着,不要随便搬动。
当时“丰镐房”的人都跑光了,只留有一个老头在看门。
解放军住进去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点财产,将摆设有贵重家具的房间贴上了封条,又把丰镐房里所有的粮食都当着这个老头的面一起点清,并告诉他,解放军不会动这里的一针一线。
在清点中,老头要求解放军不要封丰镐房的一个小房间,马贝禾科长过去一看,原来这个房间里放着不少酒坛。见解放军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头嗫嚅道:“我每天晚上好吃点老酒,你们要是把这间也封了,我就搞不到酒吃了。”
马贝禾笑着问他:“你们委员长交待你看家,你不经过他把他家里的老酒吃了,以后怎么交代?”老头想了一下说:“我看他是不会回来了。”最后解放军同意了老头的请求,但只允许他自己吃,不许拿到外面去换钱。
进驻丰镐房的学生兵中,有几位女战士。有一天,她们在丰镐房里发现了一架钢琴,一个女战士忍不住弹奏了几首歌曲,琴声惊动了马贝禾科长。
当他发现是几名女战士私自弹奏丰镐房蒋家的钢琴时,马上严肃地批评道:“你们是革命军人,革命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们怎么能私自弹人家的琴?”
一个女战士有点不服,嘀咕着说:“这又不是老百姓家。”马贝禾厉声说道:“就算这是国民党的总统府,也不许你们乱弹琴!”
解放军驻进丰镐房后,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自己采购,从未动用过蒋介石家中的任何东西。当地群众都对解放军伸出大拇指:“大军驻在‘总统’家里,什么东西都不拿,每天还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大军对‘总统’家都这样,我们老百姓还怕什么呢?”
除了丰镐房之外,解放军对蒋母墓的保护也很重视。
当时守护蒋母墓的是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解放军专门交待,要她一定要负责看管好,并将慈庵边上蒋介石、宋美龄住处也都贴上封条,不让外人进出;不管是谁想进入慈庵,都要经过师部的同意。
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让当地老百姓慢慢转变了对解放军的看法。
过了几天,那位躲起来的蒋校长,带着20多个 当地群众,挑着好几坛老酒,抬着两只杀好的肥猪,来到解放军住处犒军。 解放军 向他解释了我军的纪律,婉言谢绝了送来的东西。
蒋校长感慨地说:“贵军秋毫无犯,真乃纪律严明的仁义之师!”于是主动提出愿意出面负责维持地方秩序,帮我军办理一些事务。
我军对溪口蒋氏故居和蒋氏祖坟的保护,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好评。
1956年,周恩来总理请章士钊给远在台湾的蒋介石捎信:“奉化之庐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据蒋介石身边的人说,收到信件后,蒋介石非常感动。
五、
王震将军说过,毛主席比我们多看五十年。毛主席“保护蒋介石祖宅”的指令,体现的是他老人家远见卓识和不计前嫌的胸怀。这种胸怀,在以后的两岸关系中起到了十分长远的影响。
50年代,蒋介石曾派秘使到香港,与大陆进行试探性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并没有让蒋介石回到大陆,但在他主政台湾期间,对美国试图分裂中国的行为,还是进行了抵制。
作为多年老对手,毛泽东非常了解蒋介石。在炮击金门时,毛泽东又通过章士钊转告蒋介石: “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云,希诸珍重。”
这一次, 两人默契地在美国面前合演了一出戏,将美国人耍得团团转,挫败了美国人不可告人的企图。
虽然蒋介石相信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对他家祖坟的保护,但毕竟他身在台湾,对母亲坟墓的现状不可能时时掌握。
所以在“黑猫中队”拍摄的照片中看到母亲墓前的一草一木皆如当初,母亲王采玉之墓甚至比他走之前修缮的更好时,蒋介石也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1975年春天,自知时日无多的蒋介石,秘密找来“总统府资政”陈立夫,让他通过在香港的秘密渠道,向中共方面表示:可以请毛泽东来台湾访问。
陈立夫于是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呼吁毛泽东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先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可惜的是,就在这年4月,蒋介石在台湾去世,国共谈判计划彻底落空。蒋介石去世后,灵柩一直暂厝在台湾,直到今天也没有正式入土安葬。也许他仍在等待有朝一日,魂归故乡,能守候在母亲身边吧?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