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设计,明继承周,藩王拱卫天子,不过,与时俱进,做了相应的改进,藩王只管军事,各地的行政权,则在朝廷派出的官员手里,并且,藩王军队不能自筹粮草,只能由朝廷供应粮草,这样,就杜绝了藩王造反的可能性。
朱元璋的复古证据,比比皆是,比如,郑王、韩王、唐王的分封。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西周末期,王子友建立郑国,先是在今华县一带,然后东迁,在今郑州一带,但是,实际上,最早的郑国,在今宝鸡市凤翔县一带,在那一带,有著名的大郑宫,秦王政的娘赵姬,就是在那里,和嫪毐生下两个儿子的。
因此,心向复古的明,分封的郑王,并不在今郑州市一带,而是在今宝鸡市凤翔县一带。
再看韩王。历史上,从古到今,先后有六个韩国,从今陕西韩城市一带,到今半岛韩国,先后继承,其中,周时期,在今辽北开原一带,有韩国,这是历史上第四个韩国,朱元璋复古,将其第二十子朱松,封于开原一带,封为韩王,这是第五个韩国,可惜,朱允炆朱棣,削藩,推翻了朱元璋体系,将韩王撤回关内,如果韩王一系一直在辽北,根本就不可能有努尔哈赤,历史将改写。
再说说唐王。最早的唐国,祁姓,位于今河北省唐县一带,后迁徙到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周推翻商,夺取祁姓唐国之地,建立姬姓唐国,后改称晋国。周王国第四任国王周昭王在位期间,开始征服南阳盆地,第五任国王周穆王在位期间,为了保护青铜战略大通道,开始在南阳盆地封建诸侯,将诸侯各国,分出一部分力量,到南阳盆地建立新的国家,即“汉阳诸姬”,因此,晋国分出一部分力量,在南阳盆地建立了新的国家,仍然沿袭旧名,称为唐国,亦即南阳唐国。
明继承周,朱元璋复古,将其第二十三子,封于南阳,封为唐王。
朱元璋的设计,是让藩王率军,拱卫天子,但是,朱允炆朱棣削藩,很快就推翻了朱元璋体系,此后,藩王不再带兵打仗,只剩下混吃等死。
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军第三次破边墙寇明,直逼京师,第七任唐王朱聿键,报国心切,自己招募人马,上疏崇祯,请求出兵勤王,崇祯没有允许。朱聿键不顾朱棣定下的“藩王不掌兵”祖制,率自行招募的千人,自唐藩南阳北上。崇祯大怒,废唐王朱聿键为庶人,关押凤阳,另封其弟朱聿鏼为唐王。
起事农民罗汝才,在上庸盆地郧县一带,假意投降洪承畴,崇祯十二年,1639年,趁李自成张献忠起事,他也再次起事,随张献忠转战四川、湖广、河南。崇祯十四年,1641年,因与张献忠不合,改投李自成,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罗汝才、李自成,攻陷南阳,杀朱聿鏼。
朱聿键在凤阳被关押七年,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李自成破京师,崇祯自缢。此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江南明臣拥立为帝,改年号弘光,实行大赦,因此,关押凤阳的朱聿键被释放,因南阳早已失陷,弘光帝诏令其迁至广西平乐府(今桂林)居住。
1645年五月,就在朱聿键赴平乐途中,清军渡江南下,破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朱聿键至浙江嘉兴避难、后朱聿键前往福建。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商议后决定奉朱聿键为监国。
六月,朱聿键正式就任监国。并在闰六月,于福州即位,改元隆武,朱聿键即南明隆武帝。
至此,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抗清政权。
但是,隆武政权实际上很混乱,大权在郑氏集团手中,以郑芝龙、郑芝豹、郑鸿逵为首的郑氏家族,数十年横行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亦商亦盗。在扶立朱聿键为帝后,自恃拥立有功,傲慢无礼,卖官鬻爵,大肆搜刮,以致隆武政权先天不足,纷乱不堪。
这时,另一明宗室,鲁王朱以海,也在浙江建立抗清政权,自号监国,而隆武帝不予认可,要求鲁王归藩,鲁王自然不肯。于是,两个南明政权,面对咄咄逼人的南下清军,内部居然开始争斗起来。
1646年,在南下清军的大举进攻下,隆武帝冒险离开福州,准备前往湖南。因郑氏突然放弃仙霞关,致使清军于汀州(福建长汀)追上隆武帝,部下拼死抵抗,也没有能阻止清军进攻,隆武帝及皇后,幼子皆死于汀州。就这样,南明诸帝中,最有作为的隆武帝去世,标志着南方抵抗行动的重大挫折。
之后,隆武帝之弟朱聿鐭,躲过清军攻击,于十一月在广州继位,即南明绍武帝。不过,四十天后,绍武帝也在清军突然袭击中被俘,不屈自杀。唐藩于广州终结。
朱允炆朱棣削藩,推翻了朱元璋体系,朱棣之后的藩王,并无实权,因此,抗击满清,失败是必然的。
朱元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