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莫迪上台,印度砍掉126架战斗机的采购计划,转而以88亿美元的价格采购了36架法国“阵风”战斗机,2.4亿美元的单价堪称天价。此事也成为印度军购史上最经典的段子,印度“人傻钱多”的帽子再也无法摘掉。本以为,这种生意即使是印度也只会做一次,不过最近的消息显示,莫迪打算梅开二度了。

据印度《商业世界》报道,印度政府已决定将海外战机采购计划“多用途战机海外采购计划”(MRFA)数量减半,从114架减至57架。

据了解,印度的MRFA计划于2018年启动,莫迪政府计划拿200亿美元从海外采购114架先进战斗机,以完成印度空军军队的现代化。超1.75亿美元的单价依旧“很印度”。该采购计划一报出来,就吸引了全球各大厂商。

据报道,MRFA计划的前身就是2016年被莫迪砍掉的那个战斗机采购计划。当年莫迪砍掉该计划转而以天价采购达索“阵风”战机的理由是要实现“印度制造、自力更生”。莫迪当时提出,希望减少国防进口,从而建立印度自己的国防工业,满足自身军事需求。

去年年底的时候,印度扬言要对达索公司处以罚款,外界这才关注到当年采购合同中有一个附加的抵消采购协议,根据该协议,法国达索公司及其下属的子公司应该至少要向印度提供39亿欧元投资,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向印度转让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投资印度的国防工业,以及选择印度企业作为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等等。

如今战机都接近交完,达索公司也没有按照抵消采购协议办事。这事儿说起来很复杂,也不一定都是达索一方面的问题。要知道,当年的交易,除了中间人上下其手,这个大单,莫迪的老朋友、曾经的印度首、富信实集团掌门人穆克什-安巴尼也参与其中。中间涉及多少灰色交易可想而知。印度抓着达索秋后算账,恐怕也是拉它出来为这次采购“祭旗”。

这次莫迪政府宣布将采购量减半后,提出了技术转让的新要求:中标MRFA的外国厂商应将相关技术转让给印度公司,采用“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模式在印度组装生产相关战机。

基本上,莫迪是打算照着2016年的达索采购案再来一次。要的其实还是那几样:外国的技术,培养印度工人。提升本地就业,最终成就印度自己的国防工业。

6年过去了,套路还是一样的套路,莫迪能够成功吗?说实在话,挺难的。

这些年,印度已经被各大军火商当作薅羊毛的重点对象。莫迪所谓的以合同换技术,已经实施多时,也就是俄罗斯军火商在西方制裁下,为了生存才愿意下放一些技术,其他军火商,其实都和达索的做法一样,高价卖货,技术免谈。

更关键的是,着急买战机的是印度自己。根据印度有关法律,采购57架飞机的新招标期限是2022年底。如果不持续采购战机,印度空军将会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方面印度有着“摔战机”传统艺能,另一方面,随着这些年印度老旧战机退役,印度空军战斗机中队的数量在逐年下降。

2000年的时候印度有39.5个中队,2022年,印度空军战斗中队仅剩下30支。而印度空军的计划是在未来15年将战机数量控制在35个中队。即使是57架战机采购计划顺利进行,再加上印度“光辉”战机采购计划,也很难赶上印度“摔飞机”和淘汰旧战机的速度。

莫迪想拿订单换技术,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2016年采购“阵风”时一样,自身不硬。中间人的回扣、利益集团疯狂伸手捞钱。除此之外,外国厂商也担心,即使技术下放,印度本地工厂也造不出合格产品。

2016年的采购案,至今还遭到各方质疑,甚至还有人怀疑莫迪本人也从中受益。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国防工业产业想要腾飞,从何谈起?

距离最后期限还有7个月,不知道莫迪政府是否会进一步缩小订单,将单价推向新高。“坑”了印度一次的达索,这次还能拿下订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