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在靖安县山沟村有个小伙子名叫高子文,他人如其名,长得高高大大,相貌却文质彬彬,因父母去世得早,无人帮着操持婚事,三十岁才娶妻。

说起高子文的妻子,长得很是俊俏,而且是富贵人家的小姐,二人成婚时不请亲朋好友,反倒是向大山行礼,至于为什么,至今是个谜,因此,此事也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趣谈。

高子文的父亲是个樵夫,他六岁那年,父亲上山砍柴,不慎从山坡上滚落下来,被村里人出现时已经一命呜呼。

母亲李氏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伤心不已,因此生了一场大病,最终没能扛下来,抛下年幼的儿子撒手人寰,自此,家中独留下高子文一人生活。

山沟村民风淳朴,村民待人友善,村里人见他年幼很是可怜,这家送的吃的,那家送点喝的,他才得以有顿饱饭吃。

转眼间高子文年满十五岁,他十分懂事,深知长年累月靠村里人接济不是长久之计,他便拜了村里王木匠为师,跟着王木匠学习手艺。

高子文天资愚钝,好在他勤奋能吃苦,又得王木匠亲自传授,整整十年时间,他才学会木匠的手艺,王木匠去世后,他便开始独自接活,家中日子才渐渐开始好转。

眼看高子文已经二十五六岁,因父母去世得早,无人帮着操持婚事,如今他早就过了成婚的年龄,身边年龄相仿的姑娘都已经相继结婚,孩子都已经五六岁了,唯独他孤身一人。

这日恰逢清明节,高子文没有外出做工,他早早起床去集市买了些祭祀的物品,要去给父母上坟。

待一切准备妥当,他提着竹篮向村外的山坡上走去,他父母就葬在此地,山坡距离高子文家并不远,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到达。

高子文来到父母坟前,见坟上杂草丛生,他赶忙上前清理坟前的杂草,待清理到坟头时,突然,他被眼前看到的一幕吓了一跳,连连后退。

他看见一条青蛇盘踞在坟头,青蛇有一米多长,看起来很是温顺,但身上有斑斑血迹,显然是受了伤,此时青蛇也看到了高子文,头抬得高高的,嘴巴张开,不停地吐着信子。

高子文本想将蛇赶走,但早年间听村里的长辈说过,坟头上有蛇出现是好兆头,蛇乃地龙,是吉祥之物,可兴旺后世子孙,想到此事,高子文可不敢轻易将其赶开。

但见青蛇受了伤,他又于心不忍,他走到青蛇面前说道:“青蛇,你如今受了伤,我带你回家医治可好?”

青蛇好似听懂了高子文的说话,冲着高子文吐了吐信子,然后游走到高子文身旁,他惊讶不已,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赶忙将青蛇放在竹篮中。

他在父母坟前点燃焚香,烧了些纸钱,跪倒在坟前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提着竹篮赶回家中。

回到家中,高子文将青蛇从竹篮中拿出,家中没有草药,也不好去请郎中,于是他在家中翻腾好久找出一壶酒,他从衣袋中掏出一块手帕,将酒倒在手帕上,轻轻为青蛇擦拭着伤口。

高子文每日好吃好喝的精心照料着青蛇,过了大半个月,青蛇的伤才渐渐好转,本想着它伤好以后会自己离开,但青蛇好像待习惯了一样,一直不肯离去。

久而久之,高子文拿它当亲人般相处,心中有什么不悦或者烦心事都会对它讲,平日里高子文出门做工,青蛇就在家等着,高子文回家,青蛇就在门前等着。

一转眼又过了三年,这日天降大雨,高子文吃过晚饭早早睡下,不知睡了多久,他隐隐感觉床前站着一个人,他缓缓睁开眼,被吓了一跳,他看见一老翁正站在床前看着自己发笑。

老翁慈眉善目,一身布衣,手里拿着一根木棍,腰间还别着一个葫芦,高子文很是害怕,诺诺问道:“老头,你是谁?为何出现在我家中?”

老翁微笑着说道:“孩子,别害怕,我是你救的青蛇啊。”

高子文闻后惊讶不已,他赶忙向四周瞧去,却不见青蛇的踪迹,他很是疑惑,他问道:“你真的是青蛇吗?”

老翁说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

说完老翁摇身一变,幻化成青蛇的模样,说道:“现在相信了吧?”

高子文亲眼所见,自然相信,冲着青蛇连连点头。

青蛇随即又幻化成老翁的模样,高子文问道:“老翁,你是仙翁吗?”

老翁点了点头,说道:“我本是这山中的山神,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那日你上坟之日,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个妖孽,要破坏这一方水土,我岂会容他。

我们打斗了整整三个时辰,虽然将妖孽打走,但我也受了很重的伤,幸得遇到你帮我医治,我的伤才会好得那么快。”

老翁紧接着说道:“孩子,我在你家呆了也很长时间了,我也要离开了,既然我得了你的恩惠,我自然要报答你,你有什么心愿吗?我会尽量帮助你实现。”

高子文听后赶忙摇头,说道:“仙翁,感谢你守护着我们这一方安宁,我们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至于我也没有什么心愿。”

老翁听后笑了笑,说道:“孩子,我在你家呆了那么久,也知道些你的事情,既然你没有心愿,那我就替你寻一个心愿吧。”

高子文很是诧异,赶忙问道:“仙翁,你要替我寻什么心愿?”

老翁说道:“孩子,你想想你都多大了,和你差不多的孩子都已经成婚了,而你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没娶妻,那我就替你寻一桩婚事吧,呆会你就跟着我走可得姻缘。”

突然,天空中一道惊雷炸响,高子文被响声惊醒,他晃了晃脑袋,向四周瞧去,老翁已经不在,而青蛇则趴在桌上吐着信子,原来这是一场梦啊。

他起身来到桌前,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几口,又用手摸了摸青蛇的脑袋,说道:“我刚刚还梦到你是仙翁呢。”

说完他就准备上床继续睡觉,突然青蛇爬到他床上,眼睛一会看看他,一会看看门口,高子文很是怀疑,难道自己的梦是真的?

他突然想到仙翁给他说的话,他看着青蛇问道:“你是让我跟你走吗?”

青蛇点了点头,然后爬到了门前,高子文将门打开,青蛇爬了出去,高子文顾不得天还在下雨,一路跟随青蛇来到了山坡上,山坡上坑坑洼洼,很是难走。

青蛇在一处坑洼处停住,高子文定睛瞧去,发现一女子躺在泥泞中,他赶忙上前查看,他用手拍了拍女子,女子没有丝毫的回应,高子文见状,赶忙将她背回家中,此时青蛇也悄悄的来开。

高子文冒着雨去请村里的郎中,郎中瞧后,说道:“这姑娘没什么大碍,只是身体有些虚弱,休养几日就会好。”说完,郎中开了些草药,高子文煎好为其服下。

等一切安排妥当,他才想起青蛇,他向四周瞧了瞧,却不见青蛇的踪迹,难道青蛇真的走了吗?他心中隐隐有些难过。

过了两三个时辰,天微亮,雨也停了,此时姑娘拖着疲惫的身体清醒过来,他见高子文站在床前,姑娘问道:“是你救了我吗?”

高子文点了点头,然后去厨房端了碗米粥递给姑娘,说道:“姑娘,郎中说你身子弱,你要多休息,吃完米粥你就再睡会吧,我去做工。”

说完,高子文拿着工具走出家门,直到傍晚他才回到家中,他见姑娘已经起床,正在打扫院子,他急忙说道:“姑娘,你要多休息,这些事情我来做就好。”

他来到姑娘面前,将扫帚接到自己手中,他发现姑娘已经清洗了一番,姑娘长得很是俊俏,高子文看得有些出神,只听姑娘温声细语说道:“恩公,我已经做好饭了,你赶快洗手吃饭吧。”

高子文听到姑娘说话才回过神,他有些不好意思,二人来到屋内,桌上摆放着两个素菜和一大碗稀粥,高子文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自从父母去世后,他从未有过的感觉。

二人在桌前吃饭,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从姑娘口中得知,姑娘名叫王颖儿,二十岁,靖安县人氏,其父王博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在当地那可是首屈一指的富商。

她十八岁那年,靖安县县令的公子周坤见她生得俊俏,就想娶她为妾,王博岂会同意,怎么说他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再者说,周坤就是一泼皮无赖,倚仗着父亲的官威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整日混迹于戏院和青楼之间,他的恶名在整个县城无人不知,百姓都望而远之。

好在王博有些实力,周坤也不敢乱来,但他扬言谁敢娶王颖儿,就是得罪他,此话一出,县城的年轻小伙谁还敢上门提亲,王颖儿的婚事就一直被搁置下来。

前段时间,王博因病去世,王家虽说由母亲吴氏接管,可吴氏毕竟是一妇道人家,周坤岂会放在心上,他三番两次上门提亲,吴氏自知得罪不起,只好让女儿逃离那是非之地。

王颖儿一路来到山沟村,她一连走了两日,身子很是疲惫,恰逢天降大雨,她一不小心摔倒在坑洼处,不省人事,幸得高子文搭救,才得以活命。

山沟村虽说是靖安县的下属村庄,但两地相距甚远,高子文闻后说道:“颖儿妹子,你日后就安心地住下,这么远的距离,想必那恶少也不会找来。”

自此,王颖儿就在高子文家中住了下来,王颖儿虽说是富贵人家的小姐,但她很是勤奋能干,高子文出门做工,她就在家中洗衣做饭。

转眼间过了一年,二人整日出双入对,心中早已心生情愫,高子文眼看已经三十岁,婚事不能一拖再拖,免得邻居笑话。

再者说,青蛇说过,此女子就是自己的姻缘,既然是仙翁说的话,自然不会有错,高子文鼓起勇气向颖儿表达爱意,颖儿虽羞涩,但也藏不住心中的喜悦,点头答应。

二人的婚礼很简单,没有请街坊四邻,也没有喜宴,高子文准备了点心,带着王颖儿来到山坡上,对着大山磕了三个响头。

王颖儿很是疑惑,问丈夫其中的缘由,高子文只是微微一笑,颖儿见丈夫不说,也就再也没有问过。

此事很快在村子里传开,有人说高子文小气,连酒席都不舍得摆,有人说高子文神经病,结婚竟然去拜大山,一传十,十传百,各有各的说法。

二人成婚半年有余,这日,夫妻二人在院中闲聊,突然,家中来了几个男子,为首的是一个老汉,王颖儿看到老汉,不禁泪流满面,此人她认识,正是王家的管家王老伯。

王老伯来到王颖儿面前,含泪说道:“小姐,让你受苦了。”

王颖儿问道:“王老伯,我母亲怎么样了?”

王老伯说道:“夫人一切都好,就是有些想你,夫人让我接你回去。”

王颖儿很是疑惑,问道:“那周坤的事情怎么办?再者说我已经成婚了。”

王老伯哈哈一笑,说道:“不用再担心了,前段时间,巡抚大人微服到靖安县,听闻父子俩作恶多端,已经将二人关进了监牢,听说秋后就要被问斩,所以夫人才让我来接你。”

王颖儿听后很是高兴,夫妻二人赶忙收拾行囊跟着王老伯回家,吴氏见到高子文高高大大,文质彬彬,心中很是满意,拉着他不停地问寒问暖。

吴氏年事已高,有心将家中生意交给夫妻二人管理,王颖儿很是精明,将家中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高子文摇身一变,从一个穷木匠变成富贵商贾,他心里时刻感念乡亲们曾经对他的帮助和照顾,夫妻二人商议为山沟村建桥铺路,村里人对二人拍手称赞。

(故事完)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原创作品,原创不易,转载必究。文中故事、人物等情节纯属虚构,旨在传承民间艺术,劝人为善弃恶,弘扬传统美德,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文中图片素材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