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湘大地,文化灿烂,底蕴深厚,地上地下,都可以见到历史悠久的文物。

在湖北省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它就是具有“天下第一剑”美称的越王勾践剑。这把剑拥有240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旧锋利无比,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既然是“越王剑”,按照我们常规的观念,肯定认为它应该是从越王勾践墓中发掘出来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这把大名鼎鼎的绝世名剑,出自于一个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的无名之辈的墓中,这个墓主人究竟是谁?名剑为什么会出现在他的墓中?

1965年,这一年的冬天,湖北江陵地区经过严密论证,准备修建一座漳河水库,以解决当地农田严重缺水、农业产量低的问题。

那年那月为了集体的利益,人们没有偷懒的,正当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他们在古荆州城西八岭山一带,发现了大片墓葬群。

这片墓葬群包括25座有封土堆的大墓,30座没有封土堆的小型墓,合计55座。这片区域离楚国故都纪南城很近,楚国曾经前后有十余位楚王定都在纪南城。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结合历史记载,考古工作者们都希望能在这几十座墓葬中发现楚王墓。

话又说回来了,考古发掘是一项极其严谨的工作,不能盲目随意地行动,发掘的先后顺序,必须要有工作规划,经过仔细论证才行。

通过一番认真研判,队员们将目光首先放在八岭山西郊的“望山”。

这里有十几座小墓,围拱着一座大墓(该墓后来被称为“望山一号大墓”),随着考古队员对它进行发掘,宝物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令人目不暇接,什么镇墓兽、青铜鼎、青铜盘、青铜壶等等,不一而足。

青铜镂空杯:这个杯子由八条凤凰盘绕交织而成,杯子奇特之处还在于它是镂空式的,凤凰的周围还焊接着云纹、雷纹。

虎座凤鸟鼓:底座有两只威风凛凛的老虎,虎是用木头雕刻而成,左右各一只,背向而坐。虎背上则各站立着一只仰头长鸣的神凤,中间挂着一只皮鼓,造型生动而别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件奇特的物件,“彩漆透雕动物纹座屏”,屏风不大,却镂刻着凤凰、小鸟、神鹿、青蛙、蛇等五十余只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件件奇珍异宝出土,令在场考古队员兴奋不已,他们都感觉这次考古活动收获很大,谁也不曾想到,这些东西只是小惊喜,大发现还在后面。

考古队员将墓内坑土中的文物,一一清理出来,然后开始着手清理墓主人的棺椁。

当内棺打开后,人们发现墓主人是仰身直肢躺着,下面铺着一张席子,他的头顶、身下,还铺着一层玉环、骨珠,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木鞘剑、铜削刀。

考古队员们没有特别关注这两件文物,木鞘剑的剑鞘太稀松平常了,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而铜削刀在楚墓中多有发现。

世界上的事儿,往往就是这样,“于平凡之处显精奇”。当大家把那把剑从鞘中抽出来后,他们眼睛随着剑身出鞘瞪得越来越大。

这是一把青铜剑,埋在这种潮湿的地下,剑身竟无一丝一毫的锈迹,上面只是罩着一层灰土而已。

这把剑做工精致,剑柄正面用料是蓝色琉璃,背面则镶嵌着绿松石,剑身上装饰着整片的蓝色菱形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队员们都兴奋地围着宝剑仔细观赏,而“宝剑出土”的消息则不胫而走,引起巨大轰动,四乡八村的人,都跑过来围观,考古队干脆在现场搭起一个简易的棚子,用投影仪等设备,给大家现场进行了一场文物保护宣传。

这在中国考古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这把青铜宝剑被妥善送到研究所,专家们取来三十张牛皮纸,剑锋轻轻划过,纸张被轻松地划成两半。经过现代仪器检测,它的含铜量是83%,含锡量为17%,这是青铜剑硬度的峰值。

接下来,这把来自于2400余年前的宝剑,又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惊喜。考古队员在用特殊药液“清洗”过宝剑之后,在它的剑身上发现几个鸟篆文,经过国内十余位泰斗级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研讨,辨识出上面刻下的是“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几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勾践?那不是名震四方的“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吗?研究人员感到十分困惑。越王剑,按常理来说,应该在越王墓中陪葬,难道这座墓是越王勾践的陵墓?

但是无论从形制,还是从出土的其他文物来判断,这座墓葬的品级都不高,可以列为贵族墓,但距离王陵还差着太远。

随着对墓中简牍的成功解读,人们弄明白了,这座墓的主人是一位楚国王族,名叫“昭固”。昭固,在现存的史册典籍中并没有留下丝毫记载,墓内的简牍上说,他是楚悼王的曾孙,那也是王族成员,而他的职位是楚王的高级侍卫。

一个高级侍卫,用一把异国国王的宝剑陪葬,令人感觉太蹊跷。

关于这把“越王勾践剑”是如何跑到楚国贵族墓中的原因,以此后的十余年间,学术界争论来讨论去,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还是无法达成一致,大家的观点不一,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战利品”的说法。

在楚人昭固的墓内简牍上写着一句话,墓主人曾经跟着楚王完成过一件大事儿,专家们推测有可能这件事儿就是楚威王灭越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国灭亡于公元前333年,而根据简牍记录,墓主人昭固死于两年后,即公元前331年。

“楚灭越”可以说是战国后期,中华大地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楚国疆域进一步拓展至东海边,成为横跨数千里、疆域最大的国家。

既然楚国将越国消灭,必须会将越国的宗庙毁掉,把宗庙里的那些历代越王的供品收罗起来,当作战利品带回楚国,越王们使用过的宝剑,必然是曾经被当作供品存放在宗庙内的。

楚王也一定会把这些战利品赏赐给有功的臣属,昭固作为参战有功的将领,得到一把“越王勾践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仅是越王勾践剑在楚地被发掘出来,其他越王的宝剑也在楚国境内被发现,诸如越王鹿郢剑、越王盲姑剑、越王州勾剑、越王不光剑等等,这些越王剑也许都是越国被灭之后,楚王赏赐给手下的战利品。

越王勾践剑,被深埋在楚国贵族的墓中,那一段强国灭弱国的战争烽烟,已经消散在24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中。

这是一段亡国灭种的悲剧,越国自此消失,王室带着族人如同一群流浪者,四海为家,最终不知道魂归何处?

这种悲剧,当年越王勾践在攻灭吴国,北上争霸之时,是无论如何都不曾预想到的。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历史上一再被演绎,时至今日,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面对它,这条法则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现实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