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对民间俗语都不陌生,比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俗语都是智慧的象征,是他们根据几辈子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很多都极具智慧。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这句俗语背后的含义。

古时候的医疗条件并不发达,很多疾病都无法攻克,为了寻求长命百岁之法,古人做了很多尝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可以说他登基之后,就一直渴望长生,用尽了各种办法:求神拜佛、炼丹炼药等等,可结果却是英年早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大家也慢慢明白炼丹炼药是没有作用的,于是便开始通过养生的办法,尽可能地维持自己的生命,而这句俗语实际上就是关于养生的。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大多数人在看到这句俗语的时候,可能会想偏。实际上,这句话中的前半句指的是人在上了年纪之后,不要浪费过多的精力。对于年迈的人来说,精力原本就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如果继续插手管一些闲事,就会过分消耗自身的精力,得不偿失。

人体衰老不仅仅是年龄、样貌和骨骼的衰老,身体的内脏和器官功能也在逐渐衰退,想要让自己的身体更康健,修身养性才是正道。如果老了之后还在算计权谋,身体是承受不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人的生活条件很普通,平时也是简衣素食,但他们往往却能长寿,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他们内心的欲望比较低,淡泊名利,同时还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闲暇之时,读书看报,但从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闲事,如此便能养“残精”。

既然“老不泄残精”是在说老年的养生之道,那么对应地“少不食壮火”说的便是年轻时的养生之道。年轻人的精力旺盛,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是最佳状态,但也不能过分浪费自身的精力,即便是阳气再旺盛的人,也是需要及时补充能量的,如果只用不补,那么就会导致身体超负荷,很多疾病自然而然地就会找上门来。

古时候,皇帝的寿命为什么大多都不长?一方面因为他们政事太多,日理万机,难免操劳过度;另一方面,皇帝都有三宫六院,为了传宗接代付出了不少努力,导致身体过于虚空。事实上,皇帝的生活条件是最好的,但当一个人过分使用自己的精力时,吃再多的补品也是于事无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生讲究的是“均衡”,摄入的营养过多或者过少,对身体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当代的很多人都有养生的意识,但却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养生,甚至觉得吃各种保健品就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有的甚至还会给孩子吃保健品。

事实证明,保健品的功效是很小的,对于孩子来说,摄入过多的保健品和营养品,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身体不适,头昏脑涨。原本家长的初衷是想让孩子上课更有精力地学习,没想到却适得其反。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固定的,不见得每天吃山珍海味就能健康,也不见得吃家常便饭的人就不健康。健康的饮食都是比较偏向于自然的,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正常吃饭,合理补充蛋白质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这句俗语的意思了吧!如果大家也想拥有健康的体魄,追求养生之道,这句话也可以借鉴参考。

不得不说,古人流传下来的很多俗语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借鉴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对于后代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民间俗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