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管是古诗词还是儿童歌谣,都在吟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022年6月1日,宝鸡一中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端午‘粽’情,传统入文”主题教研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语文组端午知识竞赛试题”拉开活动的序幕

接下来,车丽丽老师、谭新玲老师、李昕老师和王永娟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入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丽丽老师以《味道》这个题目为例,分享了几点心得:一是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二是从现有课本中挖掘可写的素材;三是从熟知的作家作品入手。她还强调了课文局部扩写法,扩题法,关键词发散思维等训练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新玲老师引领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材宜熟,她以宝鸡陇县社火为例,分享优秀习作;二是角度宜小,要以小见大,发微见著,切忌空谈;三是立意宜深,她以自己创作的文章为例,温情阐述;四是体裁宜活,记叙文、散文、童话、小说都可入文,要发散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昕老师提纲挈领谈到两个概念“小题大作”和“大题小作”。她说,小的题目,就要引领学生写出大的情怀,从小的横截面落脚到大的文化层面;关于“小题大作”李老师说,学生要从小角度着手,这样细节描写就能出彩,以大立意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娟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以下方面:一是课本文章就是很好的范例,如《社戏》《安塞腰鼓》《灯笼》《端午的鸭蛋》等文章;二是生活中的节日,如最近的劳动节、端午节、父亲节等,学生得关注,做个温暖的,热爱生活的孩子;三是要在文章中以小见大,注重细节描写。
时间过得很快,大家意犹未尽,但收获满满!最让大家惊喜和感动的是,我们的两位教研组长刘玲莉老师和孙红梅老师偷偷地为每一位语文老师准备了香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有端阳、端节、端五、重五、五月节、女儿节、浴兰节等称呼,端午节俗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存在。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较有影响的四种是:一是认为端午节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习俗;二是其源于古时候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三将端午节与古代“恶月”“恶日”说联系在一起;最后一种说法,也是最为接受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鸡一中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周秦底色,世界胸怀的时代英才。语文教研组重视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带给学生,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一中语文人将会继续努力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供稿:语文教研组 撰稿:杨婷 审核:孙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