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时间”,一向是理财险的宣传口号。

比如3.5%复利的增额终身寿险,4.025%复利的年金险,5.0%结算利率的万能险。

他们会信誓旦旦的告诉你:

买它,长期持有,就能躺平赚钱。

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这类能锁定长期利率的理财产品大火也是一种必然。

因此,常常会爆出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大额保单。

但也有一些小单子,比如一万两万。

对于小额保单的投保人,有这种理财思维固然是好事,但不得不说:

复利,对于“穷人”而言,无疑是个骗局。

1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这是道很简单的数学题。

同样的3.6%复利,同样的20年,结果本金都增长了1.03倍。

但看相对值并没有意义,我们要看绝对值:

富人赚了103万,“穷人”只赚了1.03万。

这下你该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投入1个亿去买4.025%的年金险。

因为20年后,1个亿能稳稳的变成2个多亿。

换我,我也愿意。

相对的,“穷人”买理财险只是瞎折腾,在本金不多的情况下,最终也产生不了多少收益。

这也应了那句话:

本大利小利不小,本小利大利不大。

本金,而非利率,才是复利思维里面最大的权重。

2

复利公式的告诉我们:

在手头没钱的时候,投资这类理财产品是靠不住的。

我们看世界富豪榜的前100名,其中90名以上都是靠第一桶金获得财富自 由,而不是靠复利公式。

那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掘取第一桶金?

2022年4月30日,巴菲特股东大会上,面对“如果仅选择一只股票来对抗高通胀,应该选择什么”的问题,91岁的巴菲特这么回答: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某件事情上做得特别好,不管有没有经济利益,最好的一项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不用担心你的钱因为高通胀而贬值了”。

这项回答脱离了他务实的风格,给人有些应付的感觉。

但在我看来,耄耋之年的巴菲特所给出的回答,不仅是在投资上的领悟,更是对整个人生的领悟。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自己创造财富,而不是以靠财富自己创造财富,才是获得财富自由的真谛。

3

问题又来到了如何投资自己。

这也是老生常谈了。

投资自己,无外乎投资自己的眼界,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的健康。

但我更想提一些有方向性的建议。

知名学者刘润在他的《底层逻辑》一书中提到:

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劳动是你付出的时间,生产率是你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效用是你产出的单价。

举个例子:

别人只在下午卖红薯,你一天到晚都在卖,你劳动更多;

别人卖红薯每小时赚20块钱,而你能赚30块钱,你生产率更高;

别人卖红薯一天能赚200块钱,你改卖手机一天能赚1000块钱,你效用更高。

劳动多意味着你更努力,生产率高则意味着你更聪明能干,效用高则意味着你的选择更明智。

在我看来,靠智商和能力,很难与他人拉开差距。

而选择不同,就可能形成降维打击。

也就是说:

选择>能力>努力

好比我读的211大学,专业是化学,毕业工资只有4000多。

而我表弟,只是个普通大学,专业计算机编程,毕业工资就是19000,还是同一个城市。

我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聪明能干,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赛道本身的天花板,去超过其他赛道的人。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好赛道。

正好今天是高考,我也希望家长们能帮助自己的孩子选一个好的专业,这真的太重要了。

前车之鉴,就在你们的眼前。

4

然而,上面这些只决定了你创造财富的能力。

你能创造10万元的财富,但你不一定能拿到10万块钱,你到手的可能只有4万,掌握财富分配权的是你的老板。

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老板,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当老板。

不过呢,虽然我们掌握不了财富分配权,但我们可以掌握一定的要价权。

做法说简单也简单:

让自己变得稀缺,变得不可替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掌握稀缺资源,就能形成垄断,形成垄断,就享有定价权。

而如何让自己变得稀缺,这是个很难的问题。

但我们不妨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

你所在的行业是否稀缺?

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否稀缺?

你掌握的能力是否稀缺?

你所拥有的稀缺性,在未来能够持续吗?

5

这就是我最近关于投资,关于人生的一些思考,献给那些和我一样迷茫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