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烟是不是一定会得肺癌?5月29日,我送走了一位肺癌离世的长辈,而吸烟是他患肺癌的主要原因。讽刺的是,葬礼现场依然有很多亲朋好友吸着烟,很显然,肺癌并没有让大家感到害怕。
- 香烟早已被公认为肺癌的最大因素,而且证明与烟龄、吸烟量、开始吸烟的年龄均有关系,吸烟虽然并不算百分百会得肺癌,但是会让患肺癌的几率增加。
- 既然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几率,那为什么还有人不愿意戒烟?这就要从:“不是百分百会得肺癌”这句话来说起了,正是这一句不是百分百,也成功让部分吸烟者的注意力锁定在小概率上。
吸烟者是否相信会患肺癌
其实很多吸烟者并不是不知道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只是一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会得肺癌,肺癌这种不幸的事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幸存者偏差也叫侥幸心理,就像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喝酒不能开车,但是为何还是有人胆敢无视法律顶风作案,就是因为他们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被查也不会被抓。天生对自己的运气抱有一种幻想,觉得查酒驾不会查到自己身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盯着小概率事件,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现在每天都有无数人加入自媒体行业,都觉得自媒体能够赚钱,能够让人快速在短时间内爆红变现。但是又有多少人带着希望进入,带着失望离开呢?加入自媒体时信誓旦旦,眼里都是励志的案例,某某某通过一个视频成功吸粉多少万,某某某一场直播收益多少万。这种案例虽然能让人激动不已,但一部分人只盯住了成功者,而忽略了大多数人的真相。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选择性相信”。就是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和自己期望吻合的,遇到和自己内心期待不一样的信息,会选择屏蔽甚至讨厌。当这种“选择性相信”不断被加强,会利用有利信息催眠自己:“自己不会患肺癌、自己有一天会爆红、有预感自己会中彩票”等等。
数据才能客观说明一切
一个天天在广场上锻炼和在小区楼下聊天的烟民,接触和看到的当然都是没有肺癌的吸烟者,能得出:“我身边的吸烟者都没有得肺癌”的结论也并不稀奇。反之,一个经常接触肺癌患者的人,也有可能得出:“吸烟会得肺癌”这样的结论。
单纯的以偏概全其实都不严谨,毕竟我们一生当中才见到多少人啊?怎能凭我们见过的人就去定论一件事呢?但是有样东西叫作数据,数据是不会骗人的,那么100个烟民当中,会有多少人会得肺癌?
在《英国癌症杂志》上刊登了一项研究能给出答案,有一些非常明显的结论:“75岁为“临界点”。如果不接触烟草,肺癌死亡的几率仅为0.3%;但是如果此前持续接触烟草,风险会瞬间提升至50倍。同样是75岁,如果吸烟量大于5根/天,则因肺癌死亡的几率为1/4。”也就是说如果一辈子持续抽烟,可能每100个人中,有16人会在75岁前死于肺癌。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第一:部分人是否能活到75岁?第二:75岁后会不会成为16个人当中的一个?第三:是否选择相信?其实就算有各种研究调查数据,依然还是会有“选择性相信”现象的存在,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赌博呢?而这场赌博又有多少人输得起?
- 吸烟可能并不一定会得肺癌,但是一定会增加患肺癌的几率。这个“赌博”值不值得,完全取决于自己,是相信好运能伴随一生,还是拿生命赌明天,决定权完全在于自己。
- 吸烟患肺癌的几率可比中彩票大得多了,世上没有人能好运一生,是选择性相信自己,还是相信数据,将由你决定。
-END-
作者:戒了烟的贵阳人
戒烟前后,我判若两人
戒的是香烟,观的是人性
怎样观察身边的人是否戒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