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来,早醒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平时可以睡到7-8点的,突然开始6点,甚至5点就起来开始玩,不再睡了,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日出提早了,所以今天来聊聊睡眠环境的光线与声音。
什么睡眠环境才是比较好的
白天亮一点?晚上开不开夜灯?白天不用刻意小声?
各家看法不同,但是都太绝对了,而且没有因为情况做出改变,搞得父母都不知道听谁的。所以今天主要说光线跟声音争议比较大的部分。
在详细说睡眠环境之前还是先回到核心的问题上,睡眠引导是什么?
睡眠引导是大人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睡觉,也就是怎么像一个大人这样睡?
睡眠引导是帮助孩子适应环境。
睡眠环境也是一样的,根据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适应睡眠环境。
所以破案啦,我们是怎么睡的?我们开灯就睡不着吗?但是我们会故意开灯睡吗?外面有一点噪音就会醒吗?
如果必须在某个情况下才能入睡,或是在某个情况下就无法入睡,那其实多少就有一些睡眠障碍了。
光线
(下面亮度直接用百分比注释,比较直接易懂,0%就是完全无光,100%就是白天室内的环境)
白天房间光线,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亮一点,这样有助于宝宝区分昼夜,但是所谓的亮一点,也要避免太强烈的光线。可以维持50%亮度。
如果宝宝白天睡眠情况很差的,或是很活跃,很容易醒来后就被周围事物吸引,马上坐或站起来,可以维持10-30%的亮度
但是当孩子睡眠有进步了,或是大一点了,可以慢慢增加白天的房间亮度,让孩子不会对光线那么敏感。可以从10%慢慢地增加到30-50%。
如果孩子只能在非常昏暗的环境才能睡觉,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是一个困扰,比如说上学午睡或是出去旅游,安排睡眠都会变成一个问题。
夜晚的环境可以保持5-15%,没必要完全伸手不见五指,可以开小夜灯!都说是小!夜!灯了,谁的小夜灯会很亮?更不要说会影响褪黑激素分泌了。
还有孩子是会醒来确认睡眠环境的,完全的黑暗只会让孩子没安全感,尤其在太过黑暗的环境过度使用睡眠训练,可能会造成黑夜恐惧症。
还有,“光线进入眼睛之后,会刺激视网膜,这一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脑丘下部的细胞,从而发出校准的指令。如果生物钟当下的设定与外界环境通过刺激给予人体的标准值不符,生物钟就会自行开始校准。正午时分,光线对人体的影响不大,日落后与清晨的光线对人体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些时刻出现的光线会让人以为白天变长,从而引发神无主进行校准。”-法伯睡眠宝典
以今天来说,5点多太阳就日出了,所以房间的遮光非常重要,不然以这个日出时间,早醒是必然的。
小妙招:让孩子背对着窗户睡,这样就不会看到窗帘缝隙的光亮。
所以环境有限制,又想保证夜间睡眠量,那只能提前晚上入睡时间。
声音
二胎相距比较近的,想让大的安静不吵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邻居家传来的噪音也是没办法控制的。
所以也不用谈是否要保持正常音量,因为可能大多数吵醒孩子的声音都是你不可控的。
除非条件比较好的能跟周董一样没有邻居,不然让孩子适应环境声音都是一项必经的事情。
之前也说过很多次,白噪音的魔力。小月龄白噪音有很好的安抚效果,还能抵消环境噪音,也可以帮助孩子确认睡眠环境。在调整睡眠时期也可以播放白噪音来补助。
尤其一些对声音比较敏感,容易被吵醒的,用白噪音会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方法。
白天如果比较吵的话,可以放30-40分贝的音量,晚上可以放20分贝。
但是孩子总要习惯环境的,一般来说到3-4个月惊跳少一些之后就可以慢慢取消白噪音了。如果孩子对声音敏感,环境也比较吵,那可以再继续用一段时间。
取消的方法也简单,其实就是慢慢地降低音量就可以了。
可以尝试找出孩子容易被什么声音吵醒,可以在清醒的时候多制造类似的声音,让宝宝习惯并且脱敏。
举个例子,我家大宝就很怕楼上传来的振动声(东西掉地上或是挪动家具的声音),而每天晚上12点左右又常出现这样的声音,到一岁左右才变好,这个又不是我可以控制的,所以在一岁前,晚上入睡到12点前我就会开着白噪音降低可能被吵醒的状况。
屏蔽噪音跟保持安静都是暂时的,太过于刻意保持音量跟一直使用白噪音也会变成依赖。如果必须处于非常安静的环境或是必须有白噪音才能入睡,那也会是一件很困扰的事情。
还有大人如果在孩子醒来前就会起床活动,那这些活动的声音,会让孩子认为这个是该起床活动的时间了,清晨的活动声即使尽量控制小声,也会容易让孩子醒来。
跟光线一样如果想保证孩子晚上睡眠量,就需要配合大人作息,晚上提早入睡。
Joe爸的碎碎念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跟孩子的成长一样,过多的控制反而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协助,然后慢慢放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