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对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四家保险公司实施了为期一年的接管。

一年以后,又延长一年。

但接管不可能无限延长。

根据《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接管期限届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决定延长接管期限,但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如今大限将至,第一个迎来解决方案的,是天安财险。

2

6月10日,天安财险的保险资产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打包出售,作价21.1378亿元。

这份保险资产包,都包括了什么呢?

根据附带的资产负债明细表显示,

资产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约合144亿。

负债主要包括:保险准备金、应付分保账款、应付手续费及佣金、预收保费等,约合152.5亿。

这么算下来,净资产为-8.5亿。

花21亿买个-8.5亿的资产,在正常人看来,显然是疯了。

但打包出售的除了表上资产,还有些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项目。

其一,是庞大的营销网络。

天安财险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都设立了分支机构,拥有263家地市级中支公司及944家支公司级营业网点,构建了一张庞大的营销网络。

想要从0到1建立这一套体系,绝非易事。

其二,比营销网络更值钱的,是人。

转让信息中提到:

受让方须采用“员工自愿抉择就地转换、承认工龄”的原则,无条件接受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全部在职员工和劳务派遣用工。

天安财险预计有一万多名员工,他们熟悉这家公司,深谙保险业务,对后续保险业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千金易得,人才难求。

所以,究竟值不值这个价?市场将会给出答案。

天安财险的保险业务资产包,不是有钱就能买的。

转让信息中提及,只接受两类机构受让:

1)财险公司;

2)具备设立财险公司资质的企业。

由于保险业务的保障性——牵扯到万千投保人的利益,以及保险业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只有由另一家保险公司接手,才能最大可能的维护投保人权益。

2

上一次的重大保险公司危机,是安邦事件。

2018年,银保监会接管了安邦,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注资608.04亿,救活了安邦,并改名“大家保险”。

而这次天安财险,保险保障基金并没有出面,原因在哪?

在我看来,保险保障基金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安财险背后的水,究竟多有深,谁也不知道。

根据天安财险母公司西水股份(已退市)2020年中期报告,天安财险的总资产约298亿元,净资产为-359.85亿。

剔除掉此次打包出售的优质保险业务,非保险业务的净资产达到了-351.35亿。

而且非保险业务中的154.47亿资产,有多少水分,同样没人知道。

这个坑,保险保障基金肯定是不会来填的。

除了金额巨大,背后还牵扯着多方利益:债权方,控股股东,小股东、关联企业、员工...

这潭浑水,保险保障基金肯定是不愿意来趟的。

就算救了一个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总不能放着不管吧,一盘水要端平。

而且在上次的安邦转让事件,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尚未全身而退,两次股权转让均已延期告终。

目前的基金规模为1830亿,一次性去救四家保险公司,显然有些吃紧。

另一方面,保险保障基金频频出手救济保险公司,只会让那些掏空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们更加嚣张,更加肆无忌惮。

于是,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三十八条:

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七)责令拍卖不良资产、转让保险业务。

剥离出天安财险的保险业务资产,并进行有偿转让,由另一家保险公司接手,是一种低成本的化解保险公司危机的方式。

而剥离保险业务的天安财险,也只剩下一副空壳,很可能按照《企业破产法》进行破产清算。

剩下的三家公司,也可能照葫芦画瓢,走向同样的命运。

3

想要解决频出的保险公司危机,还得从源头抓起。

回溯安邦、天安事件,多和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有关。

安邦董事长吴小晖以高额收益的理财险吸收巨额社会资金,利用职务便利将保费转移到个人实际控制的百余家公司。

天安财险,在2020年上半年,持有的信托产品巨亏577.45亿元,而发行信托产品的新时代信托公司,同样是一家被银保监会同时接管的明天系信托公司,亏损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2021年,银保监会持续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开展专项整治和“回头看”以来,共清退违法违规股东2600多个,处罚违规机构和责任人合计1.4亿元。

今年6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加强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监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强力整治保险机构大股东等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套取保险资金。

正本,才能清源。

财务数据、偿付能力都可能造假。

整治藏在深处的股权结构,关联交易,才是保证行业长治久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