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紧紧扭住产业振兴“牛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兴则乡村兴,抓好产业发展是振兴乡村的第一步。应该看到,经过脱贫攻坚战艰苦砥砺,各地主导产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但客观而言,这些产业普遍不强,链条也很短,带动作用不很明显。必须充分利用好五年的衔接机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做强做大,为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
要千方百计打造特色,突出优势。当前,产业发展竞争激烈,尤其是低端、粗制产品,市场已经饱和,最容易陷入恶性竞争困境。只有不断放大比较优势,在创新、挖掘方面做文章,确保“你无我有、你有我强”,才能让产业立于不败之地,让产品拥有良好的销路,让村民的收入有保障。
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合力。乡村振兴是全体村民的振兴,绝不是少数专合社、家庭农场、业主的振兴。只有让广大村民加入进来,与产业发展共进退,才能让许多矛盾迎刃而解,实现共投共赢。要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牵头挂帅作用,将广大村民团结组织起来,采取土地入股、劳务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入,由村集体负责统筹安排,解决好产品包装、加工、销售等问题,切实将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干。
要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形成长效。农村产业要走出“低端”困境,就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或技术支持,大胆尝试新品种,及时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同时,可以邀请农科院专家、行业专技人才现场讲解示范,强化生产管理,减少生产风险,创新产品种类,切实让产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让村民和村集体拥有相对稳定的收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推动产业发展,既要有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决心,也要有未雨绸缪、科学施策的智慧,以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定力。比如,可以依托当地区位条件、气候特点、资源禀赋等优势,推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敢打必胜的使命担当、一往无前的决心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