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孙绪闻

近来,俄乌冲突的形势出现了转折,亢奋的西方媒体开始冷静下来。不过,乌克兰方面并不甘心看到局势对自己日渐不利,其攻击俄军的手段开始变得越发激进。

据《环球时报》报道,克里米亚外海三座钻井平台遭乌克兰军方突袭,袭击造成了3人受伤7人失踪,目前俄方的相关搜索活动还在持续展开。

这一事件引发了俄罗斯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应,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谢列梅特表示,石油平台是民用设施,平台上工作的都是平民,所以这起袭击事件应被定义为恐怖行为。

就在几天前,乌克兰军队少将德米特里·马尔琴科还威胁称,一旦获得所需的西方武器,乌军就将摧毁欧洲最长的大桥——克里米亚大桥。随后,乌克兰防长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也宣称,美国提供的武器将帮助基辅夺回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土地。

前脚乌军两名高级将领刚发出威胁,后脚俄钻井平台就遭到了乌军袭击,不免让外界疑惑,难不成乌克兰是要“来真的”?

同时,这也引发了俄罗斯人对克里米亚本土安全问题的讨论,对此,克里米亚行政长官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宣称,包括克里米亚大桥在内,整个克里米亚的空域都被俄军防空网覆盖,无人能够威胁半岛的安全。

其实,从军事角度来看,乌克兰军方攻击克里米亚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是乌克兰显然正想方设法把战火往克里米亚方向引导,采取这一策略的根本原因在于,乌克兰对当前局势的政治考量。

现阶段,乌克兰急需对俄罗斯采取行动以重振士气,但是正面对抗不是俄军对手,所以克里米亚就成了乌军的首选目标。

不过,西方各国担忧乌军的袭击可能会让事态失控,所以在过去这段时间,包括拜登在内的一些西方领导人曾试图阻止乌克兰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并限制向乌军输送远程进攻武器。

鉴于此,乌军转而威胁克里米亚,声称克里米亚本就属于乌克兰,不是俄罗斯领土,试图以此绕开“不许进攻俄本土”这一限制。只可惜,这一策略依旧很难奏效,因为眼前影响战场走势的几大要素,都对乌克兰非常不利,这场行动的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乌克兰手中。

首先,整个西方世界以及乌克兰周边的东欧各国,都对援助乌克兰丧失了热情。冲突之初,东欧国家纷纷力挺乌克兰,西方各国领导人争相对乌克兰示好。这时候,援助乌克兰成为了西方世界的“政治正确”,甚至连前往基辅街头表演的英国首相约翰逊都被奉为“英雄”。

不过,随着局势日渐焦灼,俄欧博弈让整个西方世界陷入新的困境,西方社会意识到了支持乌克兰可不只是喊喊口号,而是需要付出真实代价的,于是立马改变了态度,不再毫无保留的支持乌克兰,这让基辅陷入了恐慌。

其次,乌克兰的武装力量与弹药装备损失惨重,军队士气跌入低谷。冲突之初,乌克兰还能靠着“拼家底”和西方援助扛一阵子,但几个月的较量下来,乌克兰手中的武器装备严重损耗。

最后,俄军逐步找到了适应乌克兰战场的有效策略。冲突之初,俄军试图一举拿下基辅,结果一再受挫。接着,俄军试图拿下整个乌东,谁知又遇到了亚速钢铁厂守军的顽强抵抗。

在总结前期经验后,俄罗斯意识到自己低估了乌克兰当局以及其背后的西方国家,于是转而寻求集中兵力,慢慢啃下硬骨头。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俄军稳扎稳打、步步向前推进,如今,俄军已掌握了战场大部分优势。

虽然乌克兰当局,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各方面都陷于被动,但又苦于找不到出路,所以试图在克里米亚放手一搏。

不过,这次对克里米亚的袭击即便成功,除了会激起俄罗斯的怒火之外,并不能改变俄乌冲突的整体走向。而且乌克兰此番兵行险招,不仅将自己逼到墙角,也让那些大力援助乌军武器的西方国家进退两难。

至于乌克兰将因为激怒俄罗斯而付出何种代价?不要忘了普京近在的经济论坛上发出的警告:俄罗斯不会用核武器威胁别国,但会坚持用核力量维护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