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昌黎县杨封台村一带起风了,这里田野平阔,一垅一垅望不到边的麦田已一片金黄。风能吹干麦穗上的水分,最利于打麦,也预示着大雨将来,这几天,正是抢晴收割的最好时机。

视频:王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视频:王鸽

21日中午,麦浪滚滚中,一辆辆联合收割机“轰隆”作响,在金色“画布”上绘出整齐收割线。农户们三五成群站在地里,准备好粮食袋,等待机器打回的麦粒。如今,手持镰刀刈麦早成为了记忆中的画面,当地的机收率已稳定在99.5%以上。

联合收割机驰骋在滚滚麦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收割机驰骋在滚滚麦田中。

昌黎县是冀东小麦主产区,华北地区夏粮收获的最后一站,近年来,平均亩产在470公斤以上。

晒场,加速麦粒脱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晒场,加速麦粒脱水。

今年,为保证小麦颗粒归仓和适时下播,昌黎县组织联合收割机260台,开辟绿色调度通道,为全县9.03万亩小麦抢收“保通保畅”,预计在10天左右完成全县小麦的收割任务。

自动化扬场,提高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化扬场,提高效率。

“我家5亩地,机器一进地,不到1个小时就能打完,快着哩!”杨封台村农户刘海滨轻松地说。说话间,收割机回来了,老刘精神一振,赶紧把手中粮袋对准伸过来的卸粮管道,周围乡邻也上前来搭手。不一会儿,十几袋麦粒已在众人的传递下,装上了三轮车。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看这劲头,咱一亩收一千多斤没问题,又是个好年头!”望望自家车上装好的麦子,刘海滨回来继续帮忙,忙碌一年后的开心,都写在脸上。

捡拾麦穗,粒粒皆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捡拾麦穗,粒粒皆辛苦。

33岁的杨封台村村民陶向琳是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几年前,他辞去国外的工作,在十里八乡组织起瑞格农业种植合作社,承包下近一千九百亩小麦地,给农户包技术包收售,带动了周围小麦种植的品种升级和机收稳定率。

“今年,咱们合作社的增收每亩在30%以上。你看,这一片小麦,将来就是市场上那种精品饺子面,销售价格非常有保证,我们通过选种和统一技术、设施改良来实现。”陶向琳介绍。现在,合作社范围内就有5台联合收割机正在运行,还有两台备用机器在其他乡镇,县里开辟了跨区域调配绿色通道,一旦他们和附近农户需要,都可以迅速调来使用。

收割、脱粒、运输同时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割、脱粒、运输同时进行。

“机收机播的关键时节,咱昌黎县从乡镇到村里,都能找到专班负责人,及时反映遇到的问题,给农户和农业企业都吃了颗定心丸。”他说。

今年的小麦品质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小麦品质很好。

接下来,昌黎县还将组织850台玉米播种机投入机播作业,将玉米机播率稳定在95%以上,计划用15天左右完成全县夏播任务。

全媒体记者:马卫庆 王鸽 刘双喜 实习生 赵兵 摄影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