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十年前,人们对高考和学习的态度其实很暧昧,甚至于大部分人都觉得出去打拼才是硬道理,一个人“白手起家”也不是不可能。

但在当下社会“唯学历论”成为主流,个人的教育身份和地位越来越被看重的大环境中。除去个别的幸运儿,大部分人想要完成阶级的跨越,光靠努力是很难成功的。

特别是对没有特殊人脉、家境的普通人而言,想要从草根阶级变中产,或者是从中产进入上流社会,就只能寄希望于读书了。

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使高考成绩很好,但如果专业没选好,照样还是无法实现跨域阶级的成功人生。

人大教授直言:“学医才是普通学生最好的出路”

在大部分家庭眼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前途,一定会选择毕业后发展前景广又能获得高薪的专业。

像是毕业后有机会入职交易所、投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专业以及时下各行各业都有极大需求的计算机、互联网相关专业,就十分满足家长们的期待。

但作为人大教授的储殷却表示,金融和计算机等都不能算是值得选择的专业志愿。特别是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只有学医才是最好的出路

尽管储殷作为教授的学识是受大众认可的,但他此言一出还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毕竟提到的那些专业热度是肉眼可见的,更是每年都在毕业生人群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是实打实的受欢迎。

而他所推崇的医学类专业,尽管从长远的职业生活发展上看也十分出彩,地位和薪资都有保证。

但俗话说得好:“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作为学习、毕业难度十分高,对学生个人素质要求也很高的医学专业,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可以让著名大学教授说出如此笃定的发言,认为学医才是普通人跨越阶级最好的选择呢?

储殷教授力挺普通孩子选医学专业,对此你怎么看?

对于人大教授储殷的“惊人”发言,其实从小编的角度来看还是很有道理的,算是让人直面现实的发言

要知道尽管学医很难,其中毕业可以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每次考试、测试像高考,但是它的收获也是值得肯定的。

毕竟就算学制直接比一般专业多一年,读5年书本才能毕业。以及为了找个好工作,学医多数都要读研读博,从本科开始算最快也得8年才能毕业。

外加成为医生前还得经历的2-3年规培,等学生真正入职时,可能别的专业都已经工作很多年了。

似乎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看,医学都是废脑子、身体的特殊专业,没点聪明才智和毅力都难出头。

但作为一类社会刚需职业,学生们只要可以顺利成为医生,收到的回报其实是远超一般职业的,甚至可以实现阶级的跨越。

不光是收入水平不错,薪水高于一般职业,一年能够拿到十几、几十万。而且因为医生工作十分看重资历、经验和技术,所以只要自身工作做到位,基本上后半辈子都有保障,不容易遇到中年失业的问题。

另外,因为本身医学生就不多,就算一些医院招录只收最拔尖的毕业生,但只要大家想找工作,普通的医院和乡镇等地都有大批的就业机会,已经领先了很多专业的毕业生。

综合来看,对于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普通人而言,从金钱、地位等方面,确实都拥有跨过原本阶级的可能性。

而且甚至可以说,如果是和临床医学一样,满足学习困难、行业属于硬性需求等要求的专业,在帮助普通学生跨越阶级方面都是有大优势的。只要普通学生们熬的够久,积累的足够多,翻身的机会就会越大。

而之前所说的那些受大众喜爱的热门专业,他们并不是有多差,只是在跨越阶级的角度上对普通家庭的学生不是很友好。像是金融专业,除了985和211等名校毕业生对优质职位会有一定的“垄断”。

在普通的职位竞争中,也会遇到一些拉存款或者投资的问题。这对普通家庭这种没关系、没金钱支持的家庭来说,想要顺利入职并且长远发展还是有点难。

而互联网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尽管总是有分红百万的新闻。但工作对年龄要求十分高,如果不是30岁前做到了管理层,或者是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获得股票分红,那么在一波波的新人冲击下,就很容易在35岁之后被行业直接淘汰

虽然可能一段时间内赚得很多,但对于稳定安稳的生活,以及大占比实现阶级跨越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笔者寄语:面对吃香专业,要学会全面考虑

家庭普通的学生,在志愿填报时确实可以根据成功或者阶级跨越的目的进行专业选择。但学生和家长们也要明白,报考不能只看单方面

毕竟报名录取后还涉及毕业、缴费等方面。像是医学专业,尽管确实回报很大,但投入也很大,家庭是不是可以支付起学费,能不能坚持那么久没有孩子填补家用,或者是孩子本身能不能顺利毕业都是问题。

不过总的来说,如果真的是抱有跨越阶级的想法,那很多的苦也是非吃不可了,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