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绿芜发

一年春事粲如华

入春之时 新绿盎然

所谓只待一著入口

换来三春不忘

春,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代表着一个重要意义,思乡与归家,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沙湖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到现在 依旧保留着少数民族建筑和习俗。

谢玉菊夫妇俩将昨晚浸泡在小溪中的糯米抬回到院子里,开始进行做糖馓很重要的一步:沥米 。待水沥干得差不多后便可以开始上甄子了,听谢玉菊说这个甑子已经有用了有50年之久了,记载了几代人的生活和感情。

糖馓的准备工作要在头一天晚上做完 ,就是选米、洗米、筛米,在谢玉菊看来,最好的糯米是选用白色 ,其颗粒大小在10-15毫米之间。做糖馓没有多余的食材搭配 ,也无需太多的炫技技巧,凭的是一双巧手和多年的经验。

选用糯米来做糖馓,是因为含钙高,能补骨健齿、补益中气。这条小溪孕育了沙湖村一代又一代的人,是村里的母亲河。这个陪伴了谢玉菊63年的地方,是她做糖馓的不可或缺之地。

每次回家做糖馓,她都要来这里洗糯米,利用纯天然无杂质的溪水将糯米洗净,能保持糯米的纯正风味,将糯米浸泡在小溪流中,待到第二天早上再来取走,这样泉水的甘甜就会浸润入米中。

这时候的糯米已经很松软了,为蒸煮这一步骤节约了大量时间,将糯米铺平在甑子的底部,如果哪儿开始冒气就住冒气的地方加一层糯米,直到把巴所有的糯米都放进甑孑蒸。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和红绿”是做糖馓的一个重要步骤。

为了做出来的糖馓美观,通常都会用食用色素调制一部分带有红色和绿色的糯米。谢玉菊说颜色浅了不好看,颜色深了会苦口,所以食用色素的剂量,她掌握得非常精准。

在等待糯米蒸熟的这段时间里,谢玉菊和家人便会提前把糖馓撇撇(晾晒糖馓的席子) 摆放在木条凳上,再铺上干燥且于净的稻草为接下来的工序做好准备,把蒸熟的糯米放在一个特制的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竹圈里。

竹圈放在一块光滑的木板上,然后借助手掌的力量,推压圆形竹圈内的糯米,使圈内糯米厚度均匀,还可以用开始和红绿的糯米用来作花式点缀。

花型各式各样 ,可以即兴发挥,有精心摆设成字样的,比如花好月圆、家和万事兴等美好字眼;也有做成图形的,比如绘上兰草、花朵等寓意吉祥,求一个好兆头。

同时,也让糖馓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的味道,最后把晒干的糖馓放入滚烫的油锅中,用微微拱起的球形网状丝瓢轻轻按压,对其两面进行翻炸。膨胀上浮后,从锅内取出,前后不过几十秒工夫。一声招呼,亲朋好友们闻香而来。

鲜香酥脆的激烈和舌尖味觉的碰撞,大脑与胃便开始情投意台。火与阳光携手,促成了这桩美事,糖馓的最妙之处就是能聚集至亲,看到一张张真挚的笑脸,这是做糖馓得来的——最大的成就感。

招引我们奔向生活的海洋,也如同一叶扁舟助力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它们更像是我们的知音和伴侣,深深融入我们平凡而充盈的生命……

糖馓,记载了几代人的

生活和感情,甜入梦里的乡愁

暖人心的美味,你想吃了吗~

原味湘西》第二季播出平台

周二湘西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20:00

首播周二 20:00

重播周二 23:20

重播周三 12:35

重播周五 09:00 23:20

重播周六 12:35

同时,将在大湘西新媒体矩阵推出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