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离不开广大有知识、有情怀、有活力的青年人才主动参与和倾情奉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要激励农村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帮扶作用,加强培养教育,变输血为造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这些政策对于进一步激发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活力,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兴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广大乡村年轻人才输出到经济发达省市。现实情况显示,由于缺少足够的发展机会,目前农村吸引资本下乡和年轻人返乡创业仍比较困难,即便依靠乡土情怀勉强引来,也有可能留不下来。部分农村缺少干事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条件,比如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动力、畅通的销售渠道等,导致产业发展受阻,加上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公共服务供应不足,降低农村对青年的吸引力。同时,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辛辛苦苦培养子女,就是为了让他们“跳出农门”;即便有些大学生对农村有感情,想回到农村施展抱负,但碍于传统观念,也往往举棋不定或留在城里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激励引导青年人才更好地致力于乡村振兴?我们应针对青年人才的需求予以破解。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打通城乡之间人口双向流动通道,让良好发展环境成为广大青年人才返乡的“引力”。

精准施策,合理发力。一是可根据地区情况,探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允许原进城落户农村人口回农村落户,推动“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的重要举措。二是可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解决好青年人才返乡的合理待遇、家庭保障等现实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三是打好“乡情牌”,鼓励熟悉“三农”、热心农村发展的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和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利用节假日外出人才集中返乡等契机,开展走访活动,积极营造“返乡创业、反哺家乡、振兴乡村”的良好氛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地方应积极向有返乡创业意愿的青年推荐优质项目,帮助他们精准制定创业规划,推动他们在智慧农业、种植养殖合作社、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大显身手。同时,对已返乡创业的青年人才,可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指导和服务,重点在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等方面提供平台,既让青年人才有组织、有业务、有收入,也带动更多渴望学习技术、掌握技能的村民参与进来,从而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

在激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发展乡村振兴事业的过程中,要运用“四步培养法”,注重培养一批年轻干部人才,把其中文化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进村两委班子,为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创造条件,为乡村振兴“加满油”,鼓足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