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最终下定决心立朱常洛为太子,除了碍于母亲李太后的压力,还有另外两件小事。

一次是,万历病重,从昏睡中醒来,发现王皇后服侍在侧,一副紧张担心的模样,再看他宠爱的郑贵妃,心根本就没在他身上,不仅没有忧虑挂怀,似乎还在秘密地盘算着什么。

另一次是,万历从前与几个儿子一起吃饭时,曾赏赐过朱常洛一只玉碗,当时是让郑贵妃代为收藏。万历突然心血来潮想要郑贵妃把玉碗找出来,郑贵妃推说,年岁日久,早就不知道放哪儿去了。但接着万历要郑贵妃把当年赏赐给朱常洵的东西拿出来,却是收得极为妥帖,马上就找了出来,万历顿时就发了脾气。

就是因为这两件事,让万历更加了解了郑贵妃的真面目,从而导致他最后下决心立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朝争国本这件事,百官坚持“立嫡立长”争了十五年,那么万历有没有可能立朱常洵为太子呢?

还真有!如果他真的很想让朱常洵做太子,他完全可以把朱常洵送到王皇后那里抚养,让朱常洵有个嫡子的身份,一切就轻而易举,所以万历不见得有多么喜欢朱常洵。

同时,万历也不见得有多宠爱郑贵妃,否则他可以效仿宣宗朱瞻基,废掉皇后,立宠妃为皇后,那样朱常洵也一样拥有嫡子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万历墨迹了十五年,究竟因为啥呢?

一方面是万历嫌弃朱常洛的母亲是卑贱的宫人,连带着不喜欢朱常洛,另一方面是万历不满百官的臭嘴而产生的逆反抵触心理。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万历想效仿他爷爷嘉靖,故意释放一些废长立幼的信号,以寻找出一些死忠于他的大臣,到时他也可以在后面操纵一切,坐看前朝大臣不断撕逼争斗,坐收渔利。

只是万历没想到的是,这些大臣没一个是站在他这边的,一边倒的全部支持“立嫡立长”,即使拖上个十几年也都毫不动摇。

于是,万历心灰意冷,最终妥协了,同时也不再上朝,啥也不想管了。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