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读书之《走出唯一真理观》终

教育与洗脑

洗脑包括三个要素:灌输、查禁、暴力。辞典里面如此定义:强行灌输、虚假、为了洗脑者的利益。

教育有灌输的成分,但不禁止除此之外你学点什么。换句话说,它并不屏蔽相反的信息和异见,不禁止你参照比较。

用真实还是虚假来区分教育还洗脑不是最好的角度,比较清楚的区分,在于是否屏蔽异见,而这恰恰是区分真假的一个先决条件。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力,培养他的自由人格,希望他成熟起来,能过在他自己的时代里,依着他自己的性情,去获得他自己的好,过上一种有充实意义的生活。至于什么是他的有意义的生活,则并不由教育者决定。

我们为什么读书

读书从来不只是为了吸收信息,读书把我们领进作者的心智世界。我们通过阅读与作者交谈,培育自己的心智,而不只是搜寻信息。

读书能让人变得谦虚,你自以为聪明,你读读费曼,就知道自己跟傻子差不多,你自以为博学,你读读雅克·巴尔赞,就知道什么叫渊博……

书能打破时空阻隔,让你直接跟人类产生过的最伟大的心灵和智性面对面,就在一张书桌上。……

书能让你领略世界之大,同时也是一种对琐碎的生活的超脱。

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之外的世界。我们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或评价外界。一旦给某种做法贴上“某个”标签。你似乎就不用再对他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做法的根源进行细致的探讨分析了,我们在不经意间放弃了对这些事情进行严肃思考和深入理解的责任。结果,我们本来就已经相当稀薄的智性生活就变得更加浅薄了。读书,就算是以后贴标签,至少我们也能多懂几个标签,能在比较中思考得更深入一些……

哲学为什么走向形而上,走向抽象

哲学起于对常理的反思。常理是些自然的、明白易晓的道理,那是说,在适当的场合。一个常理,换个场合,就可能不合理了。常理是些就事论事的道理,虽都有理,但这些道理局部而短浅。在追问之下,我们来到一些更深的道理,在这里,医学原来看似不相联属的道理得到贯通。我把这称作穷理。

常理的表达语言因为和我们的感知联系在一起,会因我们彼此感知的不同而出现分歧。常理当然是由自然语言来表达的。我把跟自然语言连在一起的理解称为自然理解。在我们的自然语言里,事实性的东西跟我们的感知通常混在一起,比如说冷热。既是说事物,又是连着我们自己的感觉一道说,没有知冷知热的感觉者,也就无所谓冷热。这有时会带来困扰,就是你我感觉不同,理念价值观不同,于是会有分歧。

要从根本上消除分歧,我们必须把研究对象中的感知成分消除,只留下纯粹的客体,用事实性的语言来刻画。如水温多少度,距离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