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自2002年以来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2022年6月2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南水北调,利在千秋”调研宣讲团决定以以扬州京杭运河对南水北调发挥的作用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

6月27日早上八点,调研队队长召开视频会议,简要讲述了今日的任务,汇总、总结昨日收集的信息并在家乡展开调研,邀请当地居民填写相关调查问卷。会议最后,队长强调了队员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问题。会议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行动,开始今日的任务。实践队队员着手制作关于京杭运河知识的问卷以及宣传页,制作完成后,队员们前往指定地点发放及调研。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历史悠久,工程浩大,受益广泛,是活态遗产。同时,京杭大运河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一个时期以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严重短缺,一些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应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宣讲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老人为我们讲述了过去京杭运河的历史及典故,询问队员们京杭运河的近况,队员们详细回答了京杭大运河将实现通水后老人欣慰的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重塑了大运河文化现实载体,助推了大运河文化焕发活力,带动了沿线各地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调研结束后,队长及时开展线上会议,总结今日的任务。京杭大运河通过贯通补水,逐步重塑其成为“有水的河”,更好的承载大运河文化功能创造了条件,带动大运河文化重焕活力,为延续壮美运河的千年神韵提供了水利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在水库进行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正在进行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在为老人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