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同时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黄河以北一些河道断流主要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6月2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南水北调,利在千秋”调研宣讲团决定以以扬州京杭运河对南水北调发挥的作用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

6月27日早上八点,调研队集合完毕,调研队队长开展简短会议,会议明确了今日的任务,调查、取样河水并进行分析排查。会议最后,队长强调了队员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问题。会议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行动,开始今日的任务。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大运河,水利部启动了京津冀鲁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通过优化调度南水北调水、黄河水、本地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进行补水,为实现“十四五”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进一步推动实现京杭大运河全年有水积累经验。

队员们在道路上分发传单,进行宣讲,途中遇到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我们的身份后,工作人员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了大运河,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了大运河的历史及相关知识。运河旁边,风光旖旎,游人如织,人们无不为大运河千帆竞发、万舟骈集地盛景啧啧称赞,望见此景,工作人员信心满满,“大运河全线通水必将带动沿线地区地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

运河现新貌,绝非朝夕之功,背后是齐心协力、持续攻坚的扎实行动。如果说生态是大运河的灵魂,那么文化就是大运河的灵魂。让大运河重焕生机,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区据协调机制,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同时也要携手共抓大保护,重拾散落的宝贵文化遗产。

调研结束后,队长及时开展线上会议,总结今日的任务。京杭大运河通过贯通补水,逐步重塑其成为“有水的河”,更好的承载大运河文化功能创造了条件,带动大运河文化重焕活力,为延续壮美运河的千年神韵提供了水利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在进行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在取水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在调研地点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