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礼乐扶风,文墨佳地。在扶风,颜真卿《夫子庙堂碑》、盛唐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父子亲书的《杨珣碑》等著名书法碑刻比比皆是,世人仰之。此外,还有汉代张敞、杜邺、后汉杜林、曹喜、班超,唐代窦臮、窦蒙等书家辈出,近现代更有王冰如、许继善妙手丹青。扶风,以其浓郁的礼乐文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滋养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书法家用笔墨书写情怀,用艺术寄托乡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幅行书作品。这部作品由中国书法家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韩清波书写。内容是清代进士刘承缨《瓦罐岭》。诗云:

吴双路近五云堆,缥缈中天翠黛开。

为少八峰非楚岫,因多一岛不蓬莱。

紫芝时吐林中秀,红药多从石上栽。

近有法僧新构宇,朝间驱虎夜驱雷。

韩清波,山西榆社人。书法以隶书、行草见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被黄河碑林、孔府碑林、南岳衡山庙等镌刻上石和收藏。1998年被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联评为“文艺新星”,2007年被中国书协评为中国书法家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罐岭,是乔山的主峰、最高峰。乔山,古名美山,亦称野河山,位于我们扶风的最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西长13.7公里,南北最宽处6公里。瓦罐岭,传说曾经是姜子牙与闻太师大战的古战场,是周原的龙脉靠山。相传西周时有一老道姓周,在北山最高峰捏泥瓦罐为生,谁家困难,遂送泥瓦罐周济,此山便叫瓦罐岭。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解决周边农田和生活用水,凭借着人力肩挑背抬,完成瓦罐岭穿山引水工程,解决了沿山农林、杜城村“吃水难”问题,也因此留下许多的传说和旧址。自此,瓦罐岭就有了扶风“红旗渠”的美称,而瓦罐岭精神也成为艰苦奋斗、书写新篇章的扶风人民的精神写照。
瓦罐岭,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山梁以雁状分布,山顶层层青石,山腰天然牧草,山脚人工林木,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景色怡人。清代进士刘承缨便也以诗《瓦罐岭》礼赞。
诗人饶有兴致地登上了这座山巅,远望峰峦叠嶂,山霭环绕,一望无际中满眼翠绿,景色怡人,仿佛是人在画中游,也仿佛不经意间看到楚地的山峦和山东的蓬莱仙岛。近看林花馥郁,灵芝仙草、红色芍药比比皆是,而身旁新筑的寺院,仿佛是佛法普照,早晚间驱除着这里的虎豹猛兽和风雷侵袭,也似乎是护佑着这里的一方百姓。
毗邻于法门寺、坐落于乔山山脉的瓦罐岭,冥冥之中仿佛沾染了山的灵秀隽永和寺的禅定博爱。诗人用割舍不了的眷恋之情,既是在咏赞瓦罐岭的美景,也是在喟叹它不同凡响的浩瀚与伟岸!
这是一座寂寞的山,它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精神需要挖掘。但毫无疑问,这座山和这座山上的一草一木仿佛沾染了周原浓郁的乡愁气息,也以此给了诗人,给了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的人们丝丝缕缕地乡梓情怀。
韩清波行书的洒脱,刘承缨乡愁的吟咏、瓦罐岭隽永的历史相映成趣。这部作品,一旦了解走进,那种在乡愁中无语凝噎,在历史中喟叹吟咏的情怀就会浓得化不开,会一直萦绕徘徊在你我的心田,久久无法散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