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益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婧婧

他们临危受命,热血担当,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他们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用行动诠释着“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职业精神,擦亮党员先锋底色,点亮患者生命之光。他们是市二院优秀医务人员的缩影,让我们走进他们……

徐益明:“呼吸”与共践初心

“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有人问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益明主任医师为什么要加入支援抗疫医疗队时,他总是这样回答。

再披战甲,“疫”路守护

2020年春节过后,作为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徐益明带领的19名医护队伍夜以继日,奋战一线。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整夜守在危重患者病床前,严密监视监护仪的参数,及时调整患者呼吸机参数,多次复查血气进行分析处理等……每次查完病房,防护服内的衣服已全部湿透。

今年4月,他踏上了援沪之路。从上海社区核酸、临港方舱医院、亚定点医院到周浦定点医院,每个地方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次轮到他休息时他也经常主动加班,带领青年医师继续奋战。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交出了病区零死亡,高治愈率的优质答卷。

潜心钻研,大爱无疆

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医生的神圣使命。徐益明不待扬鞭自奋蹄,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新技术、新方法。当别人对他提出疑问,已年近50岁,为什么还要去进修时,他眼神坚定地回答:“虽然我已年近50岁了,但在呼吸科各方面技能都是最成熟的时候,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才可以为患者解决更多的病痛。”

他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顶尖医院认真学习支气管镜介入及细胞学快速现场评价术(ROSE),经过刻苦学习和钻研,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回院后,他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引入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开展了胸腔镜、球囊扩张、冷冻、电凝、圈套及支架植入、EBUS-TBNA等呼吸内镜介入技术,让更多的患者重获畅快“呼吸”。

从医二十多年来,他每天总是最早来到科室,最晚离开医院,周末节假日坚持查房,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从不推诿,受到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张婧婧:冲锋“疫”线的急先锋

“战地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线。”市二院门急诊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张婧婧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急诊一线,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疫”无反顾,冲锋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今年3月28日,她主动请缨带队参加无锡各区的采样工作。为了让市民减少等待的时间,她和队员们利用深夜完成准备,全天候“不停机”进行采样。遇到队员体力不支时,她主动顶班。

“我是党员,我先上!”4月3日,刚刚结束采样支援的她还来不及和家人道别,直接拎起行李箱加入援沪医疗队。作为援沪医疗队副队长,她勇挑重担,克服困难,先后转战核酸检测、方舱医院、亚定点病区、定点医院等多条战线,圆满完成各项医疗任务,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她发挥护理管理优势,制定并梳理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紧盯每位队员的自身防护。

心系患者,热心公益

作为无锡市急诊急救护理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她心中装着的只有病人,熟练掌握急重症各项急救护理技能,在急诊疑难病人分诊、急重症护理、急重症抢救等方面都有着丰富实践经验。

一位老年患者因急性胸痛被120送至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按照规范化的胸痛流程为患者救治时,张婧婧突然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她立即启动团队开展急救。在抢救过程中,患者频发室颤,医护团队进行十余次电除颤、心肺复苏、使用强心药物治疗……老人的心跳、呼吸及神志逐渐恢复。由于她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她热心公益,带领急诊团队开展爱“救”在身边急救知识培训,以“心肺复苏+”模式为各服务对象提供定制服务,先后走进学校、社区、福利院、企业、军营等开展培训近百余场,受益人群达4000余人,用责任和担当擦亮共产党员的先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