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全世界的黑帮组织有了“生存环境”,他们趁着社会秩序还未恢复的时候,迅速发展,香港黑帮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五十年代,香港民间的一些社会团体为了自保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逐渐沦为“黑帮组织”,就连洪门分支“福义兴”也是如此,其成员的质素良莠不齐,外界称他们为“古惑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香港本土的黑帮“和字头”的堂口已有三十六个之多,被称为“和字三十六路”或“和字三十六瓣”。此外,当时的香港江湖上流传着“最老福义兴,最大和安乐”的说法。

不过到了50年代初期,潮州帮的壮大,过江龙“14K”的到来,逐渐蚕食了香港本土黑帮的“地盘”,瓜分了他们的利益。于是“和字头”再次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所有“和字头”的堂口中,钱多人多的堂口,首推“和安乐”即是“水房”,因此三十六个堂口推举出一名“大哥大”,成为和字头的“精神领袖”,又称“大路元帅”,此人名叫“张连”,绰号“金牙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还有一位二路元帅(438)黄老润。这二人只要在世,永远都是“和字头”的一号和二号人物。当年的和字头推举出来的“大路元帅”,拥有实权,四八九下令,谁敢不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做法不仅为了加强帮会的凝聚力,用来对抗14K、新义安这两大“后起之秀”。但面对潮州帮新义安的团结,14K的军人作风,被称为“咕哩帮”的和字头,即使人数再多,也只是一帮乌合之众。在张连、黄老润去世之后,和字头再无四八九。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金牙连”这位和字头“总龙头”一定是像黑帮电影里威风八面的大哥大呢?事实上,并非如此。

和字头的成员大多是苦力工人,有勇而无谋,因此很少有捞家或大老板出现,像“金牙连”这种江湖公认的大哥大,也是住木屋、吃大排档,还得上班领工资养活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