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红桥镇干坝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明亮的硬化道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楼房。此时在不远处的养殖场,杨正华正围着猪舍来回忙碌,拌料、喂食……

杨正华正在给小猪崽喂食(杨晓玲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正华正在给小猪崽喂食(杨晓玲 摄)

“这个杨大哥真是我养猪的引路人,要不是他,这个小楼房都建不成咯!”一提到杨正华,同村的杨阿只有着说不完的感激。今年56岁的杨正华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退伍军人,对于发展养猪业他不等不靠、信心十足。2015年到2018年期间,他主动到临省四川学习养猪技术,2019年开始大规模养猪,目前已经建成了占地3亩的养殖场,养殖了500多头猪。

“作为一名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一个人有不算有,所有人有才算有。”在他看来,一个人富不算富,所有人富才是富,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干坝子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土豆、荞麦,很多农户没有买猪经验、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杨正华就帮着他们选择品种好、体质健康的猪崽,以批发价统一进货,既保证了质量,还降低了买价,同时他还在饲草、清洁、疫病管理等养殖环节进行指导,极大保证了养殖效率和品质。架子猪出栏后,还帮着联系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销售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实现了农户养殖从养到销全程无忧。

“一开始养猪,真的是什么都不会,我们这里离城又远,请个兽医也是老火。记得2020年的时候,我家带起20多只小猪崽,到打猪瘟疫苗的时候刚好他家那100多头小猪崽也可以打了,但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就先来我家帮忙,心里装的都是我们呀。”杨阿只补充道。

在杨正华的引领下,干坝子村悄然涌现出一批养猪户,养猪的“雪球”越滚越大,持续稳定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广。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杨正华作为红桥村总支委员会第五党支部纪检委员,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

红桥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忠说:“一名党员,一面旗帜。56岁杨正华作为一名农村党员,30年来就是带着这样一颗热心为大家排忧解难,他就是这样一名时刻能做到‘我带头’‘为他人’的共产党员。然而他的故事并没有完结,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一个个像他一样的党员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通讯员 杨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