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主角是一对开馄饨店的90后情侣。

杨琳与和晋这对门外汉,用一年半的时间,让他们的“食在馄饨”在丽江小范围出圈,有人甚至评论:“这是丽江最好吃的馄饨。”

当你细数他们开店经验时发现,他们几乎踩中所有的雷点——

开店地址只看重了个人喜好,根本没关注适不适合经营餐饮;

因为不会处理和储存大宗食材,开业初期报废了不少的食材和馄饨;

因为不了解商业厨房,在厨房改造上交了不少学费;

就连选择煮馄饨的赛道,也是因为杨琳会做的东西里,只有馄饨和米线,而后者竞争太大……

那为什么他们成功了?

“不不不!根本谈不上成功。”在和晋看来,他们还远没到成功那一天,甚至,“上班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事情”。

但既然开始搞钱,那就像他们热爱的游戏那般,先开始,再学习,先打怪,再升级。

不可否认,他们目前小小的成绩,可能真的依靠的是想象力,依靠他们个人的资源、环境、认知、努力……当然,他们认为运气占比可能更大一点。

文案:龙 庆

图片:马登科

设计:和占江

编辑:杨莉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一间小店之前,杨琳与和晋这对小情侣,在丽江有着正常的工作:丽江读本做记者,两位都做到了资深,后者甚至成为丽江读本的中层。他们遵循这条路径走下去,依旧有向上的空间。

可某一天,两人突然产生了倦怠,离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思考职业的Plan B,这是他们创业的起点。但他们忽略了,在丽江这座城市找好工作的难。考公拥挤,难以上岸;工作的选择不多,有了,也不尽如人意。

找工作也折腾了一段时间,最接近新工作的那一次,杨琳找到了一个有着六险两金的“好工作”,“工作待遇虽然不错,但工作内容确实和我想要的有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两人决定自己创业时,没有什么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对财富的渴望,对成功案例的滤镜……纯粹两人“走投无路”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决定开一家馄饨店,也只因为身边的朋友对杨琳煮馄饨的手艺经常夸赞,而在2022年底,丽江专门的馄饨店还很少,大多馄饨都只搭着米线一起卖。

为了选址,两人围着丽江城走了一圈又一圈,最终选在了民生街。“当时什么都不懂,觉得这条路可以看到万古楼,还不错,有游客也有居民,还没有很多其他的店,竞争也少。”两人当下就决定租下铺子,半年租金外加装修采买,一家小店初具雏形,取名“食在”。

但他们很快意识到隔行真的如隔山,“草率了!好多坑等着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他们踩了餐饮小白都会犯的第一个标准坑:选址错误。

民生街看着离古城南门很近,但游客要么从南门进古城,要么走忠义市场,几乎不走这边;而周围居民走那条路的也很少;

其次是预算超标,按照自己设想做出的店,装修完外观几乎没钱了,店里只是简单粉刷了一下,但更要命的是,因为不专业,设计的厨房太小,动线不流畅,“除了我们两人能在里面配合一下,换一个人都操作不来!”杨琳说:“我们最初竟天真的以为,开一家店只需要三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各种专业知识的缺失,排水沟没有挖,煮锅买错,装修接近尾声才发现商用设备最好使用三相电……随后的经营中,开始暴雷,“所以,几乎每个月都在查漏补缺交学费,这样的情况半年之后才好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馄饨看似门槛很低,但将一碗馄饨做得好吃,和将卖馄饨做成一家餐厅完全是两回事。

两人店里卖出的第一碗馄饨就出问题了。“还好是隔壁邻居买的。”杨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哪怕是做一碗馄饨。

肥肉、瘦肉与水的比例要达到多少才能做出好吃的馅儿;馄饨皮的厚薄程度,如何保存都影响着馄饨的口感;虾块的大小和克数,皮蛋质量的稳定……都是两人认知之外的事情,却个个都需要标准,个个都是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俩曾为一张馄饨皮,从丽江找到鹤庆,甚至广州,还生出“实在不行自己学做馄饨皮”的幼稚打算;有一段时间,馄饨馅儿做不好总是出现肉皮分离的情况,几十斤的馅儿做好了,和晋只能送给那些喂养流浪狗的人。还因为馄饨皮出问题,杨琳直接对供货商“夺命连环call”,直到供货商实在受不了了,给她发消息说:“求求你了,我也很难做,我快崩溃了,别逼我了!”

半夜看到这条微信的杨琳突然觉得释然,“创业不易,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标准,可能也是别人正在努力攻克的难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两人“像憨包一样”干了一年,终于学会了做一碗标准的馄饨:精确到了一张皮几克重,一个馄饨的成本是多少,每种不同的调料,量勺应该放多少,确保每一碗尽可能味道统一;不同馅儿的馄饨,要用定时器煮多久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缘+,,,

点击认识更多云南各地单身男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一年后,杨琳与和晋发现很多之前惯有的逻辑被推翻。

比如,两人初创期间觉得,想开一个实实在在,温暖的小店,随便开开,能挣钱就可以了,但现实教会他们,开店就要做一家标准化,流程化的店。“一家小店如果只是图漂漂亮亮的搞起来,不考虑更多,不做得更专业,持续不了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以前做职场打工人时对创业的终极期许是,获得自由,但开店之后才明白:你首先失去的就是自由。他们给自己制定了每周只休周日半天,但最终算下来,几乎一个月两人平均只休过一天。去年有一次最任性的旅游是去北京看了一场五月天演唱会,“一关门电话就来了,问我们啥时候开,心里还是会觉得,赶紧回去吧!”

但一些坚持也被他们强化、固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食在”这个店名一样,他们讲究原料的实实在在。无论头天晚上干到多晚,第二天8点左右,和晋会准时出现在菜市场,采购当天需要的新鲜猪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是个体小店,但他们还是会把自己当作员工一样开工资。他们希望公帐和私帐可以分的清楚。“这样才能良性的经营下去。”

他们甚至只给自己发3000元的工资,“因为目前我们做的只是店里后厨工作,按照市场价值来说,稍稍‘剥削一下自己’,大概就只值这点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研发、制造、销售、供应商……到招人、用人、管理人……两个小青年就像游戏打怪升级一样经营着小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他们没料到的是,小店的迅速出圈。

现在,小店也从2个人,变成了6个人;面积也从30多平扩到了快60平。每到饭点,小店内时常人满为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也依靠自己在自媒体的文案功底,网络平台上的介绍写得有趣又温暖。甚至一度做到了丽江大众点评网同品类的热门榜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自身的努力,两人也坦言,快速出圈得益于之前在丽江读本工作时积累的朋友圈。“开店时一发微信,就有人问在哪里,要过来吃吃看。”杨琳说:“还有很多认识的朋友,也在朋友圈转发,又扩大了一波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美团也同样如此,当天上架商品后,老顾客捧场,让他们手忙脚乱。

开店一年之后,对比一年前,他们也发现用心做好一碗馄饨,客群都会改变。之前年轻朋友捧场的多,现在很多丽江的嬢嬢、奶奶发现“食在”真“实在”,也会不时带着朋友前来吃上一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竞争,他们则希望可以在产品和形象方面,都可以展示出自己的特点,让客人们提起馄饨,就能想到民生街有一家食在。他们也会经常考察其他的餐饮店,向那些专业的连锁店学习流程化、标准化,向那些美好的小店学习人性化的服务。

期间,不乏有人来问他们是否愿意开分店,或者将做馄饨的手艺做成一门技术售卖。他俩更多的是感到惶恐。原因很简单,两人至今觉得自己的技术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教人还太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而美的创业应该关注如何“尽一切力量盈利”,而不是“不计一切成本扩张”。

“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让这个店更专业更流程化的运转起来,这样才会有将来做强做大的可能。”和晋说:“而不是在你没有能力的时候,就得意忘形的高估自己,盲目膨胀。我很爱玩《宝可梦》,以前特别喜欢用‘金手指’作弊器在游戏前期就去捕捉后期才会出现的怪。

但这样的操作会导致,高等级的怪在战斗环节出现失控的情况。目的是为了玩得更爽,结果却适得其反。

游戏里的经验,似乎对工作、创业甚至做所有事情都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未来,现在的他们还没想那么多。就像杨琳在朋友圈写着“很多人问我妈妈,怎么我好端端的办公室不坐,跑去卖馄饨。我倒是觉得不冲突,写出满意的稿件我会开心,做出受欢迎的馄饨我也会为自己骄傲。”

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说,选择自己想走的路,打怪升级,遇见困难,解决困难,这就足够给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