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提出建设路径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方案》明确四大试点任务

1

建设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

2

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

3

构建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

4

推动车路协同创新应用

在建设内陆开放型

综合运输大通道工作上

方案作出具体部署

新建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及

配套工程,谋划第四跑道建设

《方案》指出,继续加强机场国际国内航线衔接,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打造以省会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热点旅游城市以及旅客年吞吐量千万级以上机场为重点的国内航空快线,加密与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核心枢纽间的航线航班波,构建辐射中西部地区重要城市的国内支线网络。

同时挖掘中转市场潜力,打造东南亚—北美、东南亚—东北亚、欧洲—东南亚国际中转路径,拓展西部地区 到东南沿海地区的国内中转市场。丰富中转服务产品,推广实现“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无忧中转”通程航班。

推进武汉天河机场扩容升级。新建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及配套工程,谋划第四跑道建设。推动航站区扩容增效,完成 T2航站楼扩容改造工程建设,优化设计并加快建设旅客服务综合体。完善货运区功能布局,推进航空物流园区综合提升和保税物流中 心(B 型)工程建设。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武汉区域高空管制中心和邮政快件处理中心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三期扩建工程

进一步提升江海联运能级

武汉将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阳逻国际港三期第5、6号泊位。推动汉江蔡甸至汉川航道整治,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行。加快建设阳逻国际港西港区水铁联运项目,推进水铁联运二期工程、武汉国家粮食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持续提升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能力。加快阳逻国际港港口资源整合,提升外贸集装箱装卸作业能力。扩大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外贸集装箱业务,支持阳逻国际港、花山港等申报国家一类水运口岸。

武汉将构建“江海直达、水水中转、铁水联运、沿江捎带、港城一体”水运体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提升江海联运能级。打造国际贸易新通道,提升武汉至日韩直航航线运力,实现周双班运行;加密武汉至上海港、宁波港航线航班,发展武汉至东盟、欧洲、美国江海联运航线。打造内贸运输新通道,推行以武汉为核心的省域水运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稳固中三角集装箱运输。大力发展水铁联运,加强武汉至上海港、宁波港、青岛港铁路班列与水路航线对接,支持发展武汉经上海、宁波、青岛至美国、日本、韩国的铁海联运线路。

建设武汉都市圈环线和射线高速公路

实现出行直联直通直达

《方案》明确,武汉将加快提升中欧班列(长江号)跨境通达与集散服务能力,继续加强西向、北向通道建设,探索发展南向通道。稳固欧洲通道线路,巩固直达德国杜伊斯堡、汉堡和法国杜尔日等欧洲枢纽城市骨干线路。开辟中亚通道线路,谋划东盟战略通道,连接海上丝绸之路。

加快高铁网发展。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至合肥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推动武汉至杭州、贵阳等方向高铁便捷通道纳入国家规划。加强武汉都市圈城际铁路与邻近的长株潭、环鄱阳湖、中原等城市群城际铁路的延伸对接。逐步在武汉形成“两纵(京广、京九西通道)两横(沪渝蓉、沪汉蓉)两对角(福银、胶贵)”“超米字型”高铁网络。

同时推动武汉都市圈出行直联直通直达。建设武汉都市圈环线和射线高速公路,推进武汉都市圈大通道、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改、扩建工程,建成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武汉至鄂州段、武汉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新建武汉至天门、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实施京港澳高速武汉段、沪渝高速武汉至黄石段改扩建工程,谋划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武汉都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实现直联直通直达。

实现天河机场、花湖机场

快速双向联通

形成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枢纽。围绕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大枢纽。加强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的联动发展,推动两机场之间的高速公路、货运专用道等通道建设,实现两机场快速双向联通。推动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扩建项目、汉欧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入选第二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推进阳逻国际港一体化建设运营,构建“港口+园区+平台”港口物流体系。

完善1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枢纽。新建高铁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等,形成“五主(武汉站、汉口站、汉阳站、武汉天河站、武昌站)两辅(武汉东站、长江新区站)”客站格局。进一步完善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一级物流节点和滠口、大花岭二级物流节点,预留阳逻、光谷、常福等货运站场建设条件,形成“1+2+3”三级物流节点网络。

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空经济、临铁经济,实施沪渝蓉高铁汉阳站、长江新区站等高铁枢纽建设,加快站区综合开发和“站城一体”发展。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现代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化。

在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

和公交优先发展上

方案提出

发展定制公交、

城际公交、水上公交、空轨

  • 打造以常规公交为基础、轨道交通为主体、定制公交为补充、水上公交为特色、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元交通网络。

  • 在特定区域探索运营自动驾驶的夜行公交、微循环公交。

  • 以配套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为重点,提高新城区线网密度。

  • 积极推动公交票价研究,推动公交优惠换乘政策延伸至新城区。

  • 推进实现武汉都市圈九城“一卡通刷”。

  • 编制武汉都市圈地铁城市规划,推动一批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地铁TOD示范项目实施。

完善公交票价体系和

优惠政策

  • 建立健全公交票价管理和调整机制,推动实施“全方式、全市域”的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

  • 到2025年,对现有公交专用道进行科学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施划一批公交专用道,力争单向里程达到300公里。提升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减少一般车辆对公交专用道的干扰,推进“公交专用道+合乘专用道”运用。

  • 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中心城区重点推进毛坦村公交停保场、高新二路BRT停保场、白沙五路公交枢纽站、四新南路公交首末站等公交枢纽站建设,总规模31.7万平方米。每个副城设置2—4座公交停保场,新城区实现“一城一场”或者“一城多场”,满足公共汽电车停放保养需求。加大公交场站建设投资力度,到2026年,建设完成22个公交场站,新增公交停车位和充电桩1829个,为全面实现公交新能源化提供基础保障。建立完善公交场站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每年安排财政资金进行保障。

  • 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力度,到2025年,全面实现公交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占比100%(应急保障车辆、长途高速公交和部分农村公交除外)。

  • 同时,《方案》也明确了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强公交法规制度化建设和完善公交财政投入政策。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