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元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庆元书法家

1、中国书法的背景亮丽而耀眼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符号,它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才辈出,特别是东晋时期出现了一位书法大家,他的名字叫王羲之。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隋唐时期已经备受推崇。南朝梁武帝萧衍评论“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王羲之的书法具备雄强、奇崛、飘逸的风格,被誉为“书圣”。
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也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宋代在书法美学理论上有所提高。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宋代赵佶和赵构两位皇帝在书法界均享有盛名。其后的元、明、清等朝代人才济济。现代书法学子更是层出不穷,长江后浪推前浪。

沈鹏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鹏书法家

2、中国书法要遵守基本法则
中国书法要遵守基本法则,搞创作要接受行业理论的指导。如果书法不遵循行业的规则可能容易出现丑书。初学书法者必须打好基础,从笔画、笔法、结构上下功夫,勤奋努力,自然会有收获。努力学习的方向具体有如下的内容:点划、形态、疏密、椅仗、阴阳、虚实、世应、左右、偏正、开合、收让、向背、起伏、跌宕、精细、粗犷、藏露、维止、上下、仰覆等。这些都是必须遵循的规则。

曾翔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翔书法家

3、丑书容易使人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
中国书法的本质是对美的追求,丑不是生活的最终目标,书法行业拒绝丑书挡住出路。本人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丑书时,遂之产生反感。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美的追求,只有美才能优化环境和生活,丑不是生活的方向和最终目标。本人认为,目前丑书泛滥令人担忧,有大煞风景之嫌,其负能量足以破坏身体阴阳平衡,干扰神经系统的功能。若将丑书悬挂在厅堂、办公室、休息间,则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导致诱发焦虑症和抑郁症。丑书,顾名思义就是丑陋的书法,试问写丑书的人心态会好吗,他的身体能安康吗,生活能静好吗,答案是否定的。社会要以真善美作为衡量人的道德修养的尺牍,生活拒绝假恶丑,丑书没有什么看点和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中书协作为书法行业的领导机构,真正成为遵守规范,反对丑书的中坚力量,很赞!

王冬龄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冬龄书法家

4、艺术提倡求同存异,互相包容。
中国书法是百花齐放的艺术园地,园子里千姿百态,澔澔涆涆,流离烂漫,枯荣参差。杂草丛生,伴有带刺的野蒺藜,也有含毒的郁金香。在接触到关于美学理论之后,本人对丑书有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艺术的本能就是在幼稚的童蒙之中越来越开悟,越来越成熟,人们应该去探索和尝试,才能得到经验和教训。要重新审视“盲书”、”射书“、“吼书”、“鼻书”、“乱书”、“赝书”等奇怪现象,其实它们都具备现实性和合理性。丑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暂时的定义,丑与美两者是相对的,万一有人矢口称赞猪母眉清目秀、喜欢上丑书了呢?当你慢慢接受了它,包容了它,丑书也就不会太丑了。本人认为,艺术必须提倡求同存异,互相包容。支持书法学者们以多种手法、笔法,多种表现形式去探索和尝试。

王佳宁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佳宁书法家

5、书法要寻找行草和草书的创新发展
中国书法只求不丑的目标是不够的,要追求达到睿智的美。记住书法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印刷体。不能满足于正楷、行书隶书、魏碑的创作,要敢于冲击草书的营地,使书法充满气韵、正能量。目前,正楷、行书、隶书、魏碑受各种规则的约束还很严重,未能抒发作者的个性和技能。本人认为,中国书法未来的前景锦绣且辉煌,其出路在于行草和草书的创作上,只有锐意创新,发展行草、草书艺术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书法家的功力和智慧。使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在书法领域的创新上,尤其是对行草、草书技巧的应用,沈鹏先生作了很多尝试,值得推崇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