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儿童及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占比为14.3%,小学生占35.6%,初中生占71.1%,高中生占80.5%。数据表明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不容乐观,且近视率有增长的趋势。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民缺少户外运动,封控在家时容易出现生活不规律、近距离用眼等情况,暑期更是如此。

为了增强家长和孩子对近视的了解,指导他们科学预防近视,教育部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的协助下,发布了2022年暑假多场景近视防控问答。

问答分为五个篇章:主动预防篇、户外运动篇、课外阅读篇、电子产品篇、规律作息篇。

主动预防篇“早检测、早预防”,专家表示家长在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去检查视力,也可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让孩子进行自我视力检测。除此之外,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眼健康,当孩子出现视物眯眼、皱眉、歪头等症状时,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若是发现孩子近视,家长切忌病急乱投医,不要相信近视可治愈、近视度数可降低等虚假广告。要带孩子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科学矫正。

户外运动篇“不宅家、多户外”,专家表示户外活动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近视防控方法,建议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不少于2小时,每周累计不少于14小时。夏季要注意防晒,或是选择在太阳光照不太强烈的时间到户外活动,居家的时候可到阳台或窗边,多接触阳光。

对于运动方式的选择,专家推荐各种球类运动。在打球时,双眼追踪球类远近运动轨迹,可以有效锻炼睫状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此外,跑步、做操、集体游戏、散步等也是不错的户外运动方式。

课外阅读篇“正姿势、亮度足”,正姿势是指在学习阅读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坐姿,坚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胸口离桌沿一拳(约10厘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不能趴在桌上或躺在床上、沙发上看书,更不能在行进的车厢里看书。

亮度足是指在学习阅读的时候要有充足的光线,且光线不能过强或过暗,避免在阳光直射下阅读和使用电子产品。阅读时要注意适时休息,持续用眼时间最长不超过40分钟。

电子产品篇“选屏幕、控时长”,选择电子产品时,专家建议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越好。观看电子屏幕要控制时长,建议按照“20—20—20”口诀,即看屏幕20分钟后,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至少20秒以上。

同时,观看电子屏幕要控制眼睛与电子产品之间的距离,观看电视时,眼睛应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观看电脑时,眼睛距离电脑屏幕应大于50cm(约一臂远),且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cm左右。

若是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眼睛干涩、视疲劳等不适时,专家建议可通过闭目、远眺、正确做眼保健操等方式,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也可闭眼用热毛巾敷10—15分钟,或者用眼药水缓解症状,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规律作息篇“睡眠足、不挑食”,专家表示充足的睡眠不仅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十分重要,还有益于视觉发育。建议保障幼儿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睡眠时间,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

在饮食方面,专家建议尽量做到食谱多样化,营养均衡,可适量食用胡萝卜、蓝莓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