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特约评论员 杨莉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从2018年的53.6%降至2022年的51.9%,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充分表明,我国在近视防控工作上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趋势也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我们仍需正视一个事实:51.9%的近视率依然处于高位,近视防控工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

近视问题的高发,既与个人不良的学习、生活和休闲方式的有关,也与社会的评价激励机制、近视影响因素的社会治理方式以及家校互动模式的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有关。从根本上说,近视的产生源于不良的视觉行为习惯以及长期身处不健康的视觉环境,而这些问题又深刻反映出社会健康文化培育的滞后、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不力,以及健康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匹配的矛盾。

当前,我们应对近视问题的方式主要聚焦于临床的干预治疗手段,针对的是已近视人群,然而,近视一旦发生,在当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可防可控不可逆转,无法治愈。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致力于从源头上预防近视的发生,近视防控工作最终可能会陷入“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的被动局面。因此,近视防控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治已病”转向“治末病”,通过深化健康教育、强化健康管理、优化健康服务来从源头上预防近视的发生。

健康教育是近视防控的基础。我们要从儿童抓起,将视力健康知识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培养孩子们从小形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注重对家长和教师健康素养的提升,唤醒他们的健康意识,从而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减少近视的影响因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视力健康的良好局面。

健康管理是近视防控的关键。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近视防控机制,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用眼行为的监管,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机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避免过度使用;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对近视防控工作的宣传和监督,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健康服务是近视防控的支撑。我们要提供专业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包括视力健康检查、评估、干预等。同时,加强对近视防控工作的科技支撑,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优化服务保障,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取得实效。

总之,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下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根源上入手,加强视力健康文化的培育和传播,推广视力健康生活方式,实施视力健康管理,提高视力健康服务的供给,共同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态,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近视防控的治本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专家宣讲团副团长、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