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人们应该很难想象这两个句子描述的是同一个地方——塞罕坝。近60载寒来暑往,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和热血将曾经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僻高岭,变成了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的美丽高岭,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一精神,是塞罕坝“绿进沙退”的核心密码,也将激励我们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牢记使命。1962年,为了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国家下决心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听党召唤,从全国18个省区市集结,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拓荒之路。在塞罕坝有句老话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将青春与骨灰献予这片土地的王尚海书记,几十年如一日望林海、观火情的护林员,他们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用青春与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当牢记初心使命,紧跟党的步伐,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发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甘受寂寞的精神,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前进的先锋模范。
艰苦创业。如今的塞罕坝林海茫茫,但60年代的塞罕坝俨然是寸草难生的一片荒原。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面临的是住房简陋、粮食稀缺、交通闭塞等艰苦条件,基本生活条件尚不能满足。荒山秃岭、全年风沙、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让“荒原变林海”又谈何容易?但塞罕坝人没有被艰苦的条件所吓倒,他们有的带着妻子和儿女在此安家,有的主动请愿誓言将青春献给这里,表达“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定决心,他们不畏艰难,愈挫愈勇,让荒原一步步披上了绿装。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们应该为身处幸福的时代而感到幸运,但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在新征程上,应继承和发扬他们执着追求、顽强拼搏的精神,拿出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绿色发展。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塞罕坝人走的是一条保护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爱绿植绿护绿、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如今的塞罕坝能种树的地块越来越少,但塞罕坝人依然不忘初心,向山高坡陡的“硬骨头”宣战,让绿色范围更大,绿得更有质量,不断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落行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发扬光大,努力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从蓝图变为现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