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口放心水,内有大乾坤。进入2022年度夏期以来,全市日用水量不断攀升。昨从无锡水务集团获悉,为确保太湖连续15年实现安全度夏,市水务集团给太湖水源地装上“智慧大脑”和“智慧双眼”,运用智能手段保障水质安全。

位于南泉水厂附近的沙渚水源地是无锡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之一,现场看到,一条廊桥笔直通向湖中的取水平台,廊桥两侧有4条蓝色的输水管路,将3公里外的湖心水直接通往南泉水源厂。水面上,一艘与众不同的“长臂船”正在航行,这是市水务集团最新引进的新型捞藻船。它总长15米,外形如蜗牛,前面是长长的蓝色“触角”,行走时蓝藻自动送进储存仓,后面是像蜗牛壳一样的处理仓,蓝藻会被压缩过滤成为浓浓的藻浆,最后到岸边输送进藻水分离站,实现集收集、分离于一体的蓝藻打捞新模式。“以前我们都是人工在水面拉网集中后打捞,不仅耗时,而且工作效率也比较低,引进长臂船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现场一名捞藻师傅说道。

和“长臂船”一同搭档干活的还有两款袖珍设备——无人船和无人机。无人船的“身高”只有一米多,轻便小巧,不仅可以清扫到大型船无法触及的死角和盲区,还具有自动避障功能。同时,无锡水务集团尝试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配备到无人船,可以一边行走一边实时传输水质数据。由于南泉水源地取水口位于太湖湖心,无法高频次进行人工巡查,水务集团还请来无人机开展常态化巡航,对水源地及周边水域进行全方位藻情检测,同步实施动态分析,实现蓝藻打捞精准作业。

有了“长臂船”、无人机和无人船,站在地面上的管理人员该如何接收和处理信息呢?一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开发的南泉水源地安全度夏智慧管控平台坐落在南泉水厂,整合了取水口和水厂运行的多维度数据。南泉水源厂副厂长顾琳介绍,为了更好掌握水质情况,无锡水务集团搭建智慧管控平台,同步各类智慧化设备工作画面,实时更新当日供水量、水质数据、水面打捞情况。“这个管控平台就是我们的‘智慧大脑’,通过与无人机、无人船协同合作,开创‘水陆空一体’的蓝藻预警监测和水质管理新模式,从源头把控保障市民喝上放心水。”

无锡水务集团生产质量处处长于广其表示,得益于新技术新设备加持,今年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改善,近15年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其中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均好于全太湖,蓝藻发生次数、平均面积、最大面积均同比下降。3月1日进入度夏期以来,太湖水质较往年有了显著提升,南泉、锡东原水水质均总体优于往年同期。目前,全市各净水厂出厂水的主要水质指标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且优于省厅内控标准。

眼下正值夏季用水高峰,7月以来市水务集团日均供水为152万吨左右,预计我市今年度夏期最高供水量有可能达170万吨/日。目前,无锡已形成“江湖并举、安全优质”的供水格局,各水厂总供水能力达到245万吨/日,并实现了深度处理全覆盖,有能力确保安全优质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