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子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集中供暖,在冬天的时候就特别羡慕北方人。但除了集中供暖外,其实还有集中供冷,只不过这种比较少见。

最近,济南CBD片区开始实行集中供冷,室内不开空调,就能把室温保持在26%。

今年各地持续高温,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的“救命药”,完全离不开它,那如果用上集中供冷会是怎样的感受

我们在使用空调制冷时,由于白天是用电高峰,常常会遇见电压不足导致制冷效果差的状况。为什么采用区域集中供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什么是区域集中供冷

区域集中供冷不是一项新技术,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安装使用这种设施。目前美国服务的面积最大,早在上世纪就开始普及。东亚引进这项技术就比较晚,目前发展还处在一个初期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的区域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相近需要一个能源站来制冷,然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室内各个房间。

像济南这次采用的是供暖与供冷管道共用,这是一个相对降低建设成本的方案。而在深圳的前海,那里建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中供冷系统。由于没有集中供暖,所以需要全部新建管道等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前海能源官网

以前海为例,在前海计划建造10座大型制冷站,覆盖桂湾、前湾和妈湾三大片区。由于这三片区域都密布着办公大楼,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建造制冷站,所以这些制冷站都安置在大楼的地下区域。

当然这些设施不会影响正常的地下车库的使用,从而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

在通过集中供冷后,相比传统的中央空调,减少了12%的能耗。前海可以每年节约1.3亿度电,相当于减少使用1.6万吨标准煤和13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环保低碳节能确实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但制冷效果也十分重要,不然这个系统不是白装了吗?

事实上,采用集中供冷的制冷效果不比中央空调差。白天是用电高峰,很容易遇见实际电压低,导致制冷效果差的情况。但集中供冷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集中供冷的制冷站,会选择在晚上的用电低谷时段,在制冷站制冰,并储存在储冰器中,等到白天的时候,融化成6度左右的冷冰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这个房间。这些冷冰水不会直接进入房间,在每个终端口,会有风机存在。冷冰水将风机周围的空气降温成冷风,再由风机将冷气输送到各个房间,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系统会把房间的温度都保持在26度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

未来的新基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都有二十亿平方米的新增建筑面积,居世界首位,但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远超过发达国家。在建筑能耗中,主要为空调能耗,占比50%左右。

通过采用集中供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级单位能耗水平,实现低碳生活。

区域供冷系统的特点:

1. 运行能效高。通常来说,机组的容量越大,运行能效越高。区域供冷系统的能耗在3左右,而空调的能耗在2.3-2.5左右。在相同的面积进行制冷,能效越高,说明制冷效果越好。

2. 提高建筑空间使用效率。区域供冷系统比传统的外挂式空调,能节省75%的面积,同时制冷站可以放置在建筑的地下空间,不会影响正常的车库使用。

3. 节约能源消耗的程度取决于用户的使用习惯。由于整个系统的收取费用是按照用户打开的时间和输送的冷量来确定的。如果很多用户并不接受认可这种方式,那么终端使用率过低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能耗变高,无法覆盖成本。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国的很多的集中供冷系统,主要是CBD区域使用。CBD区域使用时间较为固定,终端的使用率高同时相对稳定。

区域集中供冷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未来成为新基建的潜力。

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在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国家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主要是传统的基建项目(高速公路、铁路等)和棚户区改造。

四万亿带来的货币泛滥导致各地政府上马了很多低产出低效率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工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地方债务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开始款速积累,直到现在国家不得不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防范风险。

后来国家出台“三去一降一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4万亿刺激计划确实在短时间内稳住了经济,并且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但也造成了长期经济的结构性破坏,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正是对大规模刺激计划的经验总结,我国提出了新基建的战略方向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所以对于政府来说,当前的基建投资,要么考虑未来的科技发展带来的需求,要么选择投资产出有保障的项目。

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的建设需要很大的投资,很高的技术门槛,同时又具有公共属性,由政府主导,国企进行投资建设运营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目前我国集中供冷系统主要分布在CBD商业建筑中,主要是考虑成本能否覆盖的问题。

整个系统的终端使用率越高,终端的密度分布越密集,由此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并举。

前面说过CBD的特点很好的满足了系统建设的要求。但目前估计只有一线城市和各个省会城市的部分区域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收益要求。至于住宅区域,还有一段距离,主要还是居民对于集中供冷的接受度和使用率方面,想要在项目生命周期内获得投资收益,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此外,北方城市可以改造原有的供暖管道;南方沿海城市可以把制冷站放置在海岸边,利用海水等天然冷源降温制冷。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成本。

总结

集中供冷改变了以往一座大楼需要一台中央空调的状况,在一整片区域中只需要一座制冷站。

但这个系统目前更可能和大家在办公地点见面,想要在家中享受到舒适的凉风,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但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设备和运营成本的下降,集中供冷也会走进居民小区,走进我们的家中。

参考资料
1.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百度百科

2. 济南这些地方已用上集中供冷!北方最大冷热同供系统已运行——齐鲁晚报

3. 区域集中供冷投资建设与运营——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