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王最近很忧伤啊!

前几期我们讲过,企业中老板比较关心的重点分析是经营分析,也讲了经营分析相关的KPI指标等,结果,很多刚入数分行列的同学,就会在做经营分析的时候,除了列KPI数据,外加做一些同比与环比,后面啥也不干了,导致整个分析在天上飘完全不落地。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怎么让经营分析落地见效!

数据到落地,需要几步

我们在上一篇的讲解中说过,经营分析是面向管理层报告的,是管理层推动基层落地的工具。因此,经营分析本身不会直接给出一个可以直接执行的方案或者建议,而是要解决管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疑惑,比如:

  1. 要实现目标可以使用哪些策略?
  2. 需要调用多少资源?
  3. 目标实现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否执行到位?
  4. 最终结果是否满意?

针对这些疑惑,也就需要数据分析师在经营分析中输出如下建议:

  • 正在执行策略是否需要调整?
  • 资源是否需要有增减?
  • 某个环节(部门、人)是否需要督促?

  •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管理层满意,并能帮助管理层实现推动目标的作用。

而量化反馈经营策略,是推动经营分析落地见效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量化策略开始

量化之前要清楚什么是策略?策略就是业务开展的前后顺序以及轻重缓急。比如A产品销量还差2%才能达标,面对这个问题,站在产品策略的角度,就不会只盯着这2%的差额看了,而是先会去关注如下一些问题:

1、这些产品里,哪个系列是主推产品,哪个系列是搭配产品?

2、主推产品里,负责引流的是哪些?负责利润的是哪些?

3、搭配产品和主推产品交叉购买的比例是多少?

4、新品和旧品哪个是主要发力点?

上面的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产品策略,而整个策略的效果,绝对不是单个产品销量差了2%就能判断成功与失败的,而是要组合型进行判断,比如:

按现有组合情况,业绩/利润是否能达标?

现有组合情况下,每个产品是否发挥了策略中赋予的作用?

该产品缺少的2%的销售额,是否会对整体策略产生影响?
按照产品策略的划分,会赋予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功能,如下图就是一个用新品引导,用爆款突破的策略。如果在这种策略下,发现新品并未达成引导的预期效果,那就会导致本策略的失效,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把新品扶持起来,让其达到引导效果,而不是去纠结某个产品销量不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策略落地

要非常注意的一点是,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配套很多行动计划,也需要有很多资源的支持。比如要推出3款新品成为爆款产品,从而支持业绩增长。那么,在这个策略下,相应的配套工作有如下这些方面:

1、宣传工作:新品上市要做宣传计划

2、促销工作:新品上市要做推广活动

3、产品研发:新品功能要有竞争力

4、产品研发:新品毛利空间要足够

5、销售工作:新品要铺货、话术要培训

6、管理工作:要对目标进行分解、要对进度进行监督

每一项的配套工作都需要人员以及资金的支持,因此,在整个策略中,有相应的资源配备才是一个完整的策略。同时,这些配套工作与资源支持,是让经营分析落地的重要抓手,也是能够量化的判断,比如:资源是否充足、工作计划是否按时完成、关键资源投入否到位等等。

在拥有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再结合KPI数据去解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策略失效,这些原因会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人,所以落地性就非常高(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做经营分析的时候,数据分析师还要非常重视分析颗粒度的粗细程度,经营分析不是具体的业务分析,不会关注到宣传文案写的怎么样,也不会关注到宣传图色彩搭配等这些非常细的颗粒度,而是从相对比较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经营分许会更关心以下问题,比如:

一共做了多少推广?

最早和最晚分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总投放预算是多少?

计划转化是多少?

实际花费了多少?

实际转化了多少?

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只有策略效果非常不好的时候,才会进一步去关注更细维度的颗粒情况,颗粒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一提到要关注数据背后的业务,就会盲目的扎进细节出不来,反而让自己在做经营分析的时候举步维艰,不同的分析目标会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一定要注意区分。

前面我们都是以产品策略为例在给大家讲解,其实日常企业经营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策略,比如企业是要扩张、维持、还是收缩,这是最大的策略差异。

还会在日常经营中遇到客户策略,需要根据客户画像对客户进行分层,区分出核心客户、中间客户和普通客户,然后围绕核心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配置,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会有渠道策略,当做渠道策略的时候,线下和线上是有很大区别的,线下一般涉及到卖场铺货,线上则涉及到广告投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品策略、顾客策略、渠道策略这些都可以归类到企业的扩张策略里,在维持/收缩策略下,会按照人、货、场的逻辑进行优胜劣汰,整个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

讲到这里,如果能够认真去做,让经营分析落地已经不是空话,但是很多刚入行的小萌新还是会有别的问题,比如,就会有人说自己企业从来没见过什么策略,这种情况下,经营分析也是没有办法做呀!

面对这种情况,运用数据分析师的结构化思维去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数据分析师本人,每天不是在忙着爬数据就是在忙着写PPT,压根就不知道企业到底在做什么,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也就认为企业没有策略了,这种情况下,只要主动去和企业的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就能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

第二种:企业确实没有策略,比如在产品推广上没有规划,产品很多,想到哪款上哪款。这种情况下,虽然企业没有做策略规划,但是产品本身的表现不管有没有策略都会出现差异,数据分析师可以根据产品表现,利用数据分析将产品问题暴露出来,从而把业务工作引向正轨,让数据分析发挥价值,也让你成为老板心中的“救世主”。

总之,做经营分析,一定要联系业务情况,也一定要量化业务策略,否则想要落地,就是空谈!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你还想听老王讲数据分析哪方面的信息,记得评论区或者私信告诉我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