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其实从内心是瞧不上比亚迪的。

在2011年时,有记者问他是如何看待比亚迪的,他瞬间就笑了,而且是连续三次哈哈大笑,连记者都感到很诧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他说:我觉得比亚迪不怎么样,技术含量不高,在中国生存都很困难。 11年时间过去了,比亚迪狠狠打了马斯克的脸。

比亚迪不仅在新能源销量上超过特斯拉,而且它们生产的电池还成为了特斯拉的供应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与特斯拉较劲,一边还能成为它们的供应商,我们只能说比亚迪是真的牛。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比亚迪寄予厚望,说比亚迪在未来很可能超过特斯拉,那么这件事会成真吗?

很多人都说比亚迪的技术储备其实不输给特斯拉,甚至比特斯拉还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比亚迪成长经历导致的。

比亚迪和华为一样,从创立初期,就非常注重自研技术,这和它的创始人王传福有很大的关系。

王传福是上世纪90年代的硕士生,就读的是北京有色金属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90年代的大学生都很稀少,更不用说硕士生了,而且北京有色金属总院是国家重点研究院,常年负责攻关前沿和重大科技项目,能从这里毕业的学生,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王传福也不例外。

1990年,王传福在毕业后,就被总院留校研究电池,5年后,他以301研究室负责人的身份辞职下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各种数码设备涌入国内,王传福就敏锐判断电池市场一定会迎来爆发,于是找亲朋好友拉了450万的投资,在深圳成立了比亚迪,做的就是他擅长的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刚刚成立,王传福就展示了对技术的执着。

当时国内电池企业的生产模式很粗暴,就是引进国外生产线,然后进行生产,这样做虽然速度快,可是设备的相关技术却依然在国外手里,所以王传福选择自研生产线,将一条价值千万的镍铬电池生产线,被他以200万的价格就改装成功了。

比亚迪就是凭借这条生产线,生产出高性价比的电池,最终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王传福更加坚定走自研路线,也多次改装和自研生产线,除此之外,比亚迪也积极扶持国内供应链,把国产钴等原材料提高到国际品质,目的就是掌握话语权,以及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1998年,比亚迪生产的镍铬电池占据全球40%的份额,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比亚迪的自研基因,其实从王传福创立它的初期就有了,此后也是凭借这种基因,一路打脸看衰者,甚至逆袭特斯拉。

2002年,比亚迪成功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比亚迪已经如日中天,不仅是诺基亚的电池供应商,王传福更是成为中国首富。

按道理来说,王传福此时可以享受事业的荣光了,但是他却并没有自满,又将目光瞄准了汽车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电池的潜力远远不只是数码产品,在汽车上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甚至能帮助中国解决能源危机。

因为当时中国需要进口大量的时候,占比大概70%左右,进口的石油里,又有70%是被燃油车消化掉,所以解决石油能源安全问题,肯定是将来必须解决的,而电池,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刚刚当上首富的王传福,就决定将公司业务扩展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但是这次王传福玩的更大,他不仅要研发磷酸铁锂电池,还要亲自下场做汽车品牌,甚至做汽车的核心零部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想在这三者上突破,是一个比一个难。

当时中国的汽车都是以合资车为主,连国产燃油车都很少,更不用说什么电动车了,而且在比亚迪之前,只有吉利一家民企,人家李书福至少还是摩托车出身,对造车也是比较在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比亚迪一个做电池的,凭啥造汽车呢?更何况是不成熟的电动车

所以王传福的决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不仅投资者连夜打电话,让王传福不要做汽车,企业内的高管也是不理解他为啥这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王传福顶住了压力,比亚迪又开始了刚创业时的那种钻研精神,它们同时在电池、汽车品牌、核心零件上三线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有些人说:比亚迪的技术积累比特斯拉还多,秘密就在这里。

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秦川汽车,拿到了汽车的生产牌照,正式进军汽车领域,然后又在同年成立了比亚迪半导体事业部,攻克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

2004年,这个事业部就升级成比亚迪微电子公司,除此之外,他们还将依托手机电池业务,攻克磷酸铁锂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大路线同时进行,对于比亚迪来说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市场对比亚迪的反应特别激烈,当比亚迪收购秦川的时候,股价一下子跌了三分之一。

那么比亚迪是如何力挽狂澜的呢?

其实还是钻研技术。

我们先说下汽车业务是怎么突围的吧。

比亚迪收购秦川的时候,它们已经衰落很久了,除了一张汽车生产的许可证外,基本上没有留给比亚迪什么有用技术,所以比亚迪只能自己从头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买了几十台车进行拆解,然后让工程师进行逆向工程,学习先进汽车品牌的造车工艺,然后再自己一步步摸索。

但是即便如此,比亚迪依旧花了三年才造出第一辆车:F3,比亚迪F3当时的售价只有7万多,与动辄10多万的合资车相比,便宜很多,所以很快就受到市场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的成本战略再次成功。

凭借这款车,比亚迪在汽车领域也站稳了脚跟,并且车型越来越丰富,2009年时,销量就已经达到了44.8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比亚迪也没忘记研发电动车,2006年,比亚迪在F3的基础上,率先研发出第一代纯电动车F3e,时速最高150公里,慢速下续航可达到300公里,性能还算不错。

可惜的是,当时充电配套不够,比亚迪F3e并未得到经销商的认可,胎死腹中,这辆纯电动车F3e,最终被改装成混动的F3DM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F3DM的销量也不高,F3DM第一年的销量,并未超过百辆。

可以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尝试并不成功,迫于市场需求,比亚迪在此后虽然没有放弃研发电动汽车,但是在很长第一段时间里,它们畅销车型还是以燃油车为主。

比亚迪需要不断的给新能源汽车输血,才能维持住电动车的业务,在最艰难的时候,还要发行债券,才能维持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传福当时也犹豫过,他说:“一旦方向失误,损失的时间可能是五年、十年,时间是用钱买不到的。”,但是面对失败,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坚信“新能源一定是未来战略方向”,电动汽车是符合这个趋势的。

果然,在硬抗了几年后,王传福的坚持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当年中国开始扶持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很快就因此受益,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逐渐增加。

201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就突破3000辆,而且还在大幅度增加中,2017年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 就飙升到113669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旗下的车型也越做越多,有纯电动的比亚迪E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比亚迪秦,以及比亚迪唐等畅销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作为国内第一批新能源车企,终于熬成中国新能源车企的龙头。连股神巴菲特也非常中意比亚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巴菲特在参观比亚迪后,认为王传福具备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诸多素质,所以决定投资5亿美元,这是巴菲特首次投资科技企业。

没想到,王传福却拒绝了,理由是不希望巴菲特占股太多,最终比亚迪只接受了巴菲特2亿多的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王传福的自信让巴菲特非常欣赏,他数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认为投资比亚迪是他一生中做的最聪明的决定之一。

被股神看好的比亚迪,经常被拿来与美国的特斯拉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有记者问马斯克是如何看待比亚迪的挑战时,他是非常不屑于比较的。

彼时的特斯拉不仅是老美电动车行业的未来新星,还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而马斯克本人更是享誉全美的科技狂人,他有足够的资本笑傲新能源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他看不上比亚迪也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此后几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一直在追赶特斯拉,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销量就超过64万辆,比特斯拉还多8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比亚迪汽车是如何超过特斯拉的呢?

有些人说是靠中国的市场,也有些人说是靠低价取胜。

其实这么说真是小看比亚迪了,真正的原因,正是另外两大布局:也就是磷酸铁锂电池以及汽车核心部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池是比亚迪的老本行,所以他们对电池的期望非常大,在2012年那段时间,比亚迪一度需要靠员工降薪度日,但是他们还筹款120亿建设一个储能厂。

如果说汽车是比亚迪的梦想,那么电池就是比亚迪的根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动力电池有两种,一个是三元锂电池、另一个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续航更久,但是不够稳定,安全性差。而磷酸铁锂电池虽然价格便宜,安全性强,但是能量密度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者各有优势,很难说哪个更好,但是各大车企为了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还是将目标转向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

可比亚迪没有盲目跟从,因为它发现三元锂电池需要大量使用镍、钴、锰等贵稀有金属,而这些资源中国比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中国的车企全都用三元锂电池,依然会面临跟石油一样的困境,关键核心材料被掌握在别人手里,而这与比亚迪当初造电动车的目的相违背了。

与三元锂电池不同,磷酸铁锂电池里的成分主要是铁和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锂矿和铁矿相对不容易被人卡住脖子,并且磷酸铁锂的性质稳定,安全性高,价格也不贵,如果能够攻克续航问题,磷酸铁锂电池会成为性价比最高的动力电池。

于是刀片电池就应运而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通过结构创新,自研叠片工艺,将一整块的磷酸铁锂电池包分解成一块块竖长的刀片,不仅增加了电池的散热面积,也有效的避免了不同片电池间的短路引发起火的可能,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2020年,比亚迪汉纯电版搭载的就是刀片电池,它的最高里程数可以达到600公里,一经推出后,就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也正是刀片电池之后,比亚迪的销量开始爆炸式增长,仅仅用一年销量就增长了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刀片电池不仅征服了消费者,还把老对手马斯克给打服了。

2021年,特斯拉表示它们的汽车电池将会调整为磷酸铁锂电池,只有长续航版才会保持三元锂电池,在今年的6月份,比亚迪副总裁廉玉波就公开承认将为特斯拉提供刀片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成功实现复仇。

那么开头的问题来了,比亚迪未来会超过特斯拉吗?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基本不会输,未来超过特斯拉的概率也不小,原因就来源于比亚迪的另外一个战略:汽车关键零部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关心比亚迪,只关心它的电池和汽车,其实比亚迪的第三个布局,才是它未来崛起的关键,那就是自研关键零部件

比如汽车上的功率器件:IGB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GBT的全称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它是一种半导体,可以控制电压和电流,没有它,电动车的零部件很容易就烧坏了。

如果说传统汽车省油靠的是引擎,那么电动车省电,靠的就是功率器件,所以它也被称作电子装置的“CP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是这么重要的零部件,却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着,

我在华为汽车那篇就科普过。

我国IGBT芯片有90%得从境外进口,当时市场被英飞凌、富士电机、三菱等外资企业掌控着,一旦国外企业断供,国内的车企们就无米下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比亚迪和华为一样,都有个传统,能自己造的坚决不买。所以早在2003年,比亚迪就成立半导体部门,然后次年又成立了微电子公司,2005年时,就开始组建IGBT团队,布局功率器件。

2018年,比亚迪发布了 IGBT4.0 技术,正式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自主生产,如今比亚迪,已经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他新能源车企还使用进口IGBT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实现国产化替代。

2019年,在中国新能源车IGBT模块的市场里,前五名中有4家都是外国企业,而剩下的一家中国企业,就是比亚迪,它以18%的市占率,排在了德国英飞凌半导体之后,位居第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IGBT外,比亚迪实现半导体器件国产化的还不止这些,还有像SiC MOSFET、IPM、MCU、CMOS 图像传感器等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器件,都实现了自主生产,有些甚至已经实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即便某些国家对比亚迪制裁,也不会影响比亚迪自主生产汽车。

大家还记得这两年汽车缺芯潮吗?

几乎每一家车企都因为缺芯,导致产能跟不上销量,所以未来谁能掌握更多的芯片,谁就能保持稳定的销量,甚至提高汽车的车机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布局的半导体团队,做的就是这些。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将比亚迪比做华为,甚至说它的技术积累超过特斯拉的原因,因为比亚迪不仅仅是一家品牌车企,更是一家汽车供应商,同时还是一家老牌的代工厂。

这些足够令它立于不败之地了。

它在汽车领域与特斯拉较量,在电池领域与宁德时代较量,在半导体领域,未来还将与博世、英飞凌等巨头较量,但是同时它又和这些企业相互合作,极其特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特斯拉,我再举个例子:2020年,比亚迪和丰田共同合资成立研发公司,共同研发纯电车的相关技术,王传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丰田本土的研发周期太长,比亚迪可以帮助丰田缩短研发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它们能在关键的部件,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将会是未来最大的助力,也是超越特斯拉的关键。

或许很多人会说,比亚迪在销量上已经超过特斯拉了,但仅有这个,是远远不够的,

比亚迪虽然在上半年取得了64万的好成绩,但几乎都是国内的销量,海外销量只有几千辆,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些水分。而特斯拉的56万销量中,大陆销量只占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国际化上,特斯拉远超比亚迪。

除此之外,比亚迪与特斯拉比,还有单车利润率低,智能化不够的劣势。

但是我依然看好比亚迪,因为这些都是可以慢慢积累的,而且比亚迪已经在这几方面进行布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全球化,比亚迪在7月21日宣布将正式进军日本市场,要知道日本是丰田、本田的天下,而且是世界上第三大汽车市场,比亚迪敢于挑战日本,就说明他们做好在国际化上打硬仗的准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车型上,特斯拉以中高端打开市场,然后依靠产业链将价格不断做低,所以他们的车型遍布中高端,利润也相对比较高。

而比亚迪则是从性价比开始做,不断突破技术,然后布局高端,两者布局差异,导致品牌的差异也比较大,但是随着比亚迪不断赢得顾客的信赖,它很快就会拥有自己的高端客群,就和当初的华为手机一样。

举个例子,比亚迪已经在与华为洽谈合作,将共同推出新高端品牌星际(暂定),售价可能高达80-150万元,两家中国国内顶尖的企业强强联手,值得我们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比亚迪成长到如今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叹。也希望它越做越好。

好了,我是熊猫,都看到这边了,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呗,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