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读书人》节目中,93岁的叶嘉颖来了。

她虽然头发花白,但举手投足间的郎朗气质,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

胸为藏墨如谷,腹有诗文之气。

主持人董卿评价叶佳莹:

她是白发君子,是诗的女儿,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也是许多人通往诗之国的路标和灯塔。

作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组委会在给她的颁奖词中写道:

桃李满天下,传承一族。

你发掘了诗歌的秘密,人们从你的传说中受到启发。

行万里路,爱中国,续易安之灯,得唐宋遗风,续静安奇学,通中西文脉……

叶嘉莹出生在书香门第。她3岁识字,6岁背诵论语。后来,她爱上了古诗词,在诗歌的渗透中长大。

很多人都认为,出身不凡、气质出众的叶嘉莹,一定是个十指不沾泉水,生活幸福无忧的人。

但实际上,叶嘉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流离失所,经历了世间所有的艰辛。

她从小失去母亲,只能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和叔叔婶婶待在一起。

婚后,因丈夫被捕入狱受牵连,她只能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入狱。

丈夫出狱后,性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整天无所事事,经常对她施暴。

叶嘉莹出狱后,身体虚弱,一边教书一边工作,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

她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为孩子们撑起了一天。

晚年,女儿和女婿都死于车祸,她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王国维在《人间辞华》中说:天成就人百恶。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叶嘉莹的人生境遇。

而叶佳莹则引用了她的老师顾绥老师的一句格言来反省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应该把长生不老的意识当成一种宜居的事业,用悲观的心情过上乐观的生活。

在命运的重压下,她没有被困难打败。

在试炼中受洗,在苦难中得到属灵的救赎。

她说是诗歌赋予了她无限的力量。

一起来看看“中国最后一位绅士”叶嘉颖的传奇人生吧。

1924年,叶家英出生在北京一个显赫的家庭,是叶赫那拉家族的后裔。

清政府垮台后,叶赫那拉改姓叶。

叶嘉莹的父亲叶廷远小时候就读过私塾。他精通古典文化,长大后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

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能上大学。

而北京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学校。叶廷远受过这样的教育,可见他的学识渊博。

叶嘉莹的妈妈李玉洁,是叶廷远的绝配。

他也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婚前,她是一所女子职业学校的老师。婚后,她辞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丈夫和孩子身上。

虽然时代变了,但叶嘉莹的父母都出身于仲明鼎石之家,一代又一代书香四溢。

因此,叶嘉莹的童年也沉浸在文学的芬芳中,她的学识和教养都凝聚在这种“滋润无声”的生活环境中。

在崇尚“女子无才为德”的时代,9岁的叶嘉莹被父亲送到学校读书。10岁时,她可以自己写诗,并顺利考入北平女子中学。

15岁时,她写了一首诗《秋蝶》:

吓了好几回想起身,晚风翻了翻舞衣单。

三秋一眠,壮生梦,满地新霜月寒。

这首诗颇有李清照《如梦似幻》的意境,显露了叶嘉莹的才华。

李清照写《如梦似幻》的时候才15岁左右。

从此,她爱上了诗歌,迷恋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她说:

我可以一天不吃东西,但我不能一天不读诗。

她觉得古诗词美极了,里面不仅有草木星月,还有丰富的生命。

此时的叶佳莹只愿做一个无知世故,天天有诗相伴的少女。

但很快,厄运降临,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7日事变后,叶嘉莹的父亲很少回信,却断了联系,消失了。

妈妈天天为爸爸担心,最后我的思想病了,身体也每况愈下。

后来,妈妈去天津做手术,叶嘉莹被迫与妈妈分开。

没想到,这离别竟是永生。

手术后,母亲因败血症去世,留下叶佳莹和两个弟弟相依为命。

她忍着悲痛,为母亲写了8首《哭泣的母亲诗》。

“当窗前的雨滴打碎了梧桐树,当我独自对着冷灯哭泣。”

“展衣还是一张老脸,叫我娘千遍也回不来。”

“如果我知道分离是永远的,我会后悔和妈妈一起去的。”

母亲去世后,叔叔和婶婶收养了他们的兄弟姐妹。

但父亲失踪,母亲早逝的痛苦,却永远留在了叶佳莹的心里。

17岁那年,在舅舅的支持下,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攻读她最喜欢的古典文学专业。

后来,她遇到了自己的导师顾绥老师,两人兴趣相投,相识较晚。

他们每天一起讨论古诗,欣赏诗的精妙,分析诗的意境。

在老师顾绥的指导下,叶嘉莹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愿意遨游在诗歌的世界里。

虽然是初恋的年纪,但叶嘉莹只顾在诗意的世界里游荡,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很多才子都爱上了这位美人,向她表白心意,但这位粉衣美人却不爱世间凡人。

这时,赵中荪出现了。

叶嘉莹美丽优雅大方,书香四溢,所到之处引人瞩目。

赵中荪也被她吸引了。

赵中荪的表弟是叶嘉颖的老师,他在那里看到了叶嘉颖的照片。

光是看着那张照片,就让他心动了。

在表姐的介绍下,赵中荪有幸认识了叶嘉莹,对她一见钟情。

赵中荪从事文职工作。他虽然不懂诗,却很懂女孩子的心思。

他经常从南京跑到北平,向叶嘉莹献殷勤。

他发现叶佳莹很有修养,不喜欢欠别人。

所以她经常提到自己对叶嘉莹的贡献,让她觉得很惭愧。

多次表白无果后,赵中荪对叶佳莹说:“我的工作没了。”

这一次,叶嘉莹对赵中荪感到很愧疚,以为他是因为经常来看他而丢掉了工作。

虽然她不爱眼前的人,但她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她不想承受周围人的异样目光。

于是,她最终同意了赵中荪的求婚,进入了她一生中没有爱情的悲惨婚姻。

1948年,叶家英随赵中荪来到南京,举行了婚礼。

之后,我和丈夫一起去了台湾,在那里生活了近二十年。

那几年非常艰难。

婚后不久,丈夫突然被捕入狱。

那时,叶嘉莹刚生完女儿,身体很虚弱。

受丈夫牵连,她只能和年幼的女儿一起被囚禁。

虽然不久之后叶嘉莹和她的女儿就被释放了,但他们的家人已经不在了。

在台湾没有亲人的叶嘉莹只能去老公姐姐家。

姐姐虽然没有拒绝她,但条件也很艰苦,只能借给她一条走廊暂住。

白天,叶嘉莹抱着孩子在外面的树下玩。晚上,等大家都睡着了,她可以在地板上铺上薄毯子休息。

那时,她和女儿只有一条破毯子。

叶嘉莹这样的生活,坚持了一年。

第二个暑假,她在一所私立女子高中找到了一份教学工作,然后带着女儿来到了新的生活环境。

1952年,她的丈夫赵忠孙终于被无罪释放。

叶嘉莹想,这一次,他们的生活会有所改善。

没想到,又迎来了一场噩梦。

丈夫出狱后,她的性格变得异常暴躁,情绪也很不稳定。

叶嘉莹虽然从来没有真正爱过赵中荪,但婚后依然互相尊重。

但这样的丈夫,就像魔鬼一样,没有温柔。

叶嘉莹白天要下班,下班回来收拾家务和照顾年幼的孩子,她已经筋疲力尽了。

她在饱受体力衰竭之苦的同时,还听信醉酒丈夫的恶言相向,甚至遭受家庭暴力。

不久之后,第二个女儿诞生了。

看到又是女儿,赵中荪动辄羞辱叶佳莹。

在书香门外长大的叶嘉莹,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侮辱。

但传统礼仪也约束了她,她必须尊重女性的美德,不能离婚。

此时,身心疲惫、伤痕累累的叶佳莹只能用诗歌来抚慰她的伤痛,治愈她的心灵。

叶嘉莹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自己的私生活,也不愿像湘林夫人那样谈论自己的不幸。

而那些坎坷的经历,都化作了生命的坚韧,帮助她在人生的波涛汹涌中从容前行。

由于叶嘉莹深厚的文学功底,她的才华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赞赏。后来,台大邀请她任教。

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叶嘉莹一个人解决了全家的温饱问题,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但她的才华深深地伤害了赵忠荪的男人的自尊心。

赵中荪不是君子,只能像无耻的小人一样通过暴力行为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叶嘉莹不怕穷不怕苦,更不介意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去学校讲课。

但她很在意带着伤疤去上学,这关乎一个老师的尊严。

即便如此,叶嘉莹依然苦苦经营着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从未想过放弃。

叶嘉莹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文学,不再关注生活的悲哀。

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她挤出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文学之美。

慢慢地,大女儿长大了,到了结婚的年龄。

看到女儿和女婿相爱,婚姻美满,她感到很欣慰。

她知道,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人生的不幸。

因此,她祝福大女儿,希望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但好景不长。结婚不到三年,他们的女儿和女婿都遭遇车祸去世。

面对再次不幸失去亲人,叶佳莹伤心欲绝。

她写了10首“哭泣的女孩诗”来悼念她的女儿。

这次受伤后,叶佳莹想家了,想回老家。

1974年,中加建交,叶嘉莹离开大陆20多年后第一次回国探亲。

她激动万分,写了一首长诗《祖国之旅》来纪念自己回国。

但当时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她只做了短暂的停留,便再次返回加拿大。

直到1978年,叶嘉颖才向南开大学递交申请,被南开大学聘为教授。她终于有机会回到祖国。

那个时候,叶嘉莹中西合璧。她将中国诗歌与西方文艺思想相结合,将传统诗歌诠释为一种全新的意境。

那些离我们很远的历史人物,经过叶嘉莹简单的讲解,学生们如沐春风。

她在南开大学上课。每节课都坐满了,教室里挤满了学生。

为了控制学生的容量,南开大学首次向学生发放通行证,只有有通行证的学生才能进入班级。

为了听叶嘉莹老师上课,同学们想出了各种花样来上课。

原本只有200个座位,但最后来了300多名学生,都说是“合法上课”。

席慕容曾说,领奖台上的叶先生是一个“发光体”,散发出来的美让她着迷。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美丽的人,竟然得不到命运的眷顾,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叶嘉莹回国后,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跑遍了各个高校,讲解古诗词。

正是通过她,许多学生爱上了古诗词。

有人问:

学诗有什么用?

叶嘉莹回复:

诗可以让人心死。

2018年6月,叶家英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1857万元。

2019年,她卖掉了自己在加拿大的房子,又捐出1711万元用于中国文化研究。

这3568万,是叶佳莹毕生的积蓄。

她将全部捐出,用于支持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

叶嘉莹捐款的话题一时间上了热搜,不少媒体都想采访这位老人。

但叶嘉莹之所以捐款,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做贡献。

因此,她拒绝了所有采访。

但是叶嘉莹身边的朋友说,为什么不能通过采访来宣传中国文化呢?

这个建议让叶嘉颖很感动。

于是,她接受了央视《面对面》的采访,希望通过媒体向大家介绍中国古诗词。

但当她看到记者的采访稿时,却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与文学无关。

这都是关于“她的钱从哪里来”和“她为什么不捐款”。

叶嘉莹笑着对记者说:“本来想谈古诗的,现在看来你对中国文化没兴趣了。”

事实上,叶嘉莹在国外教书的时候赚了不少钱,但回国后一直在免费教书。

她平时过着简朴的生活,一直生活在贫困和幸福之中,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传承中国古典文化。

今年儿童节,叶嘉莹通过《鲁豫专访》向孩子们传达了自己的愿望。

她说,小时候,她喜欢躺在院子里的竹席上,看天上的星星。

她想:

当孩子在童年有美好的记忆时,可以背诵更多的中国古诗词,感受大自然的风雨、草木、生活风景。

从小我就能够继承中国文化,体验中国古诗词文化之美。

她希望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感动中国”的讲台上,她说:

我一生都在教书,除了成为一名教师,我什么也没做。

我接下来能做的,就是把古典诗词歌赋等文学创作传承下去,把民族之美保存下来。

这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沧桑的老人最大的心愿。

从教76年,现年98岁。才华横溢的诗人、诗人叶嘉莹,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