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寒门士子在宋代的时候尤为常见,纵观整个宋朝官场,能够通过布衣入仕能够达到官员数量的一半以上。

这种现象离不开科举制的发展,宋代的科举使得取士逐渐的公平,同时社会上学习之风兴盛,读书人的地位逐渐的提高,不少的“义庄”等民间机构为学子提供经济支持,官方在地方上也是开始办理学校,一系列的措施不断的缩小寒门士子和富家子弟在读书上的差距。

科举考试

一、宋代的科举考试特点

在宋代之前,寒门难以进入到官僚系统之中,魏晋时期开始的九品中正和推举制使得人才的选拔开始掌握在了门阀贵族手中,大量的百姓甚至连教育的资格都没有。

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才开始建立,给了寒门子弟读书做官的机会,但是当时门阀士族的势力依旧很大,科举的到来其实也是压制门阀士族的一种工具,到了宋代的时候,科举成为了当时国家的头等大事,统治者为了能够选拔人才,各行各业都以参加到了科举制中。

各行各业的士子

宋朝士子之所以涌入科举大军之中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一旦中榜就意味着可以做官了,在宋代之前即使中榜了也不会立刻授予官职,这种制度的推行使得大量的士子能够迅速地进入权力中枢,拓宽了人才选拔的渠道。

宋太祖赵匡胤

二、宋代的科举流程

宋代的科举考试的流程也和前代有所不同。在宋代科举的流程之中,第一个阶段就是解试,考生通过解试之后才能参加后续的考试。

在宋代初期的时候,这种考试十分的复杂,但是对于考生的限制上并不多,同时对于考场有着严格的规定,使得徇私舞弊的现象大大减少。

宋代官员

通过解试之后才是省试,对于省试朝廷是十分看重的,因为通过省试的士子即可进入殿试面见皇帝,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尤为被朝廷高度重视。

考试之前有了庄严的仪式,同时仪式完毕才可以进行考试,对于公正性上也是不断的完善,使得高素质文人能够进入到殿试之中。

殿试是取士的最后一个环节,皇帝亲自担任主考官,同时对于进入殿试的考生进行排名,由此以来使得君臣关系更加的密切,所谓“天子门生”由此而来。

《续资治通鉴》记载:“太宗时期,始令糊名考校,第其优劣,以分等级。”

《续资治通鉴》

结语

在整个古代王朝之中,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是有着卓越的成绩,成为了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笔。

宋代的科举制度打破了原本门阀贵族的垄断,使得寒门子弟能够进入到权力中枢,同时完善的科举制度使得君臣关系融洽,有利于皇权的加强,为后来的明清科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