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叔的心情很不好,因为我的一个老朋友A在身患重症的情况下被裁员了。

A是和我同届的大学同学,也是我的舍友,家里情况甚至比大叔还差,上大学的钱也是家里问各个亲朋好友拼凑借出来的。

毕业后,A进入了本地的一家游戏公司,从此就没有挪过窝,勤勤恳恳在公司干12年,干到了部门经理,但就在今年突感身体不适,多次请病假就医之时,主管告诉A,A的绩效太低,不适合在公司工作了。

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并在一个月内离职,而且这期间要把积攒的11天年假休完,并在年假前把离职申请发了,电脑也还了。

A不愿发申请,HR就威胁说拿N+1“怕影响找下一份工作”。还说在其他公司,都只会上午通知,下午就让员工走人,也没有N+1,不按劳动法来也是很正常的。

A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主动签字,二是被动签字。

- A问他如果我不签字呢?

- 结果主管说那接下来就是保安和IT的事了。

大叔我知道这件事后,连忙给A打了一个电话,叫他千万不要签字,不要被窝囊地逼走。

接下来,A居然给老板发了投诉邮件,表明了自己拒不接受公司开出的条件、要用法律来维权的态度。

因为A在公司干了12年,他时常以我是“XX人”为傲,经历HR和主管的约谈后却依然相信主管和HR的行为只是个人的处理方式,相信公司不会卸磨杀驴,会给A一个公正的评判。

但之后A就傻眼:接下来HR给他的定论升级为“有关部门说你发反D反ZF”,还说仲裁就算你赢了,公司也会通过不断上诉拖你两年时间,你耗不起的。

如果同意签字,公司可以给到高于N+1的金额,但是要分12个月拿。

在此期间,HR和HR总监一次又一次威胁要让保安来清点A的个人物品。

A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太好了,他确实耗不起,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威胁和架势,而且家里人知道后,都在劝他赶快签字算了,12年的工作经验难道会找不到好工作吗?

他于是妥协了。

就这样,A被裁员了。他在公司工作12年,可被裁员却只用了5分钟。

现在我联系他的时候,他还在拖着病体各处投简历找工作。比起那时候虽家境贫寒但意气风发的少年,我眼前这个人生看不到希望疲倦的中年人,似乎接下来整个人生都是灰的。

一直以来,大叔无论是分享项目,还是号召大家搞副业,都始终想强调一个最基本但多数人会忽略的道理,那就是未雨绸缪。

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关牢。

人到中年,家庭的压力会剧增。

30岁以后,你会严重的感觉到中年的危机:你有房贷要还,儿女要上学读书,老人需要看病照顾。你发现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你不敢轻易的辞职,也害怕随时的失业,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谁也不知道危机何时出现,疫情,降薪,裁员,风险无处不在。

因而我们会时常感到焦虑和迷茫,会不断地去追求内心所谓的安全感,付出许多,只为了把自己归进圈子之内。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追求安全感,只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永远不愿意往未知的地方迈出一步。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在拥抱不确定性。

拥有选择权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积极尝试新的事情,面对不确定性,选择拥抱而不是怀疑。

张一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不确定性,这与我程序员出身有关系,因为程序都是确定的,但事实上CEO是焦虑的最终承担者。”

程序员向CEO转变的过程也让张一鸣十分痛苦,因为每一个决策都要从不确定性中诞生。

后来张一鸣认识到:“它反正是个概率分布,你就做最佳决策就行了。”

正是这一认识,让张一鸣完成了从程序员到CEO的蜕变。

克服30+中年危机,其实就是要你现在开始。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是为未来长期的积累。

现在是生活的舵,介于过去跟未来之间。如果未来的方向想要跟过去不同,就需要现在从价值观,生活习惯上开始转向,不断为下一个阶段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如果现在没有大的变更,那么过去的生活之船就将沿着现有的方向前行,或者无声无息地被洋流飘向远方。

人生中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决定,极少会有完全确定的机会,除了生与死之外,不确定性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始终。

爱默生说:“因与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全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果早就酝酿在因中,目的存在于手段之前,果实则包含在种子中、大自然法则:从事工作,你将拥有权力,可不工作的人,将没有权力。”你要得到某样东西,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把与该事情相关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这样你才能从该事情中得到丰厚的回报,付出越多才能收获越多。

学会积极尝试新的事情,拥抱不确定性,你会发现,回首最初,你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乔布斯有一段话非常精彩:“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事都要做得精彩绝伦。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10年后、20年后、30年后,甚至死亡的时候,你希望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呢?

那些可能因为害怕风险而导致的遗憾和机遇错失,还不如趁现在勇敢把握。

35岁以后,别做没有选择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