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不过50多年,但它却深刻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官网消息,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月25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即时通信等应用基本实现普及,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应用保持较快增长,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对很多人来说,网络已经是重要的“第二生存空间”。

网络已成为广大网民汲取知识、增长才干、娱乐生活的重要平台,各类信息随之遍布了网络,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每时每刻都在发布着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显而易见,网络中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或评论者,这种传播技术的发展,既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使各种移花接木、断章取义、弄虚作假的不实信息得以乘虚而入。所谓不实信息,即未经证实的信息,属于对实际描述不符的,传播过程中被不断放大或者扭曲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掀起不必要的舆论争议,更有甚者,还会通过网暴行为,造成极其严重的现实后果,引发“按键伤人”的网络暴力,不仅是对网络秩序的严重破坏,也是对互联网平台公信力的巨大贬损,其对社会与公众带来的危害毋庸置疑,必须予以坚决治理。

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就要对网络乱象一抓到底,刹住歪风邪气,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尤其需要各大网络企业和平台坚持行业自律,践行社会责任,以切实行动推动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除了行业和网民自律,还要有法律的保驾护航。

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管网、文明上网成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证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相信通过法律的不断完善,对网络暴力的治理和打击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还社会一片清净的网络。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就是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要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要对网络乱象严厉打击,要刹住网络空间的歪风邪气。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果网络空间没有有效的治理,就会有许许多多的青少年被错误的网络信息所误导,走上人生歧路,如果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网络乱象就会层出不穷,滋生出许多罪恶,甚至会影响社会空间的稳定。

弘扬时代新风,共建网络文明,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我们势在必行,这不仅需要我们国家出台的网络制度,也需要我们各个行业坚持行业准则、践行社会责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其中,传播正能量、抵制丑恶现象。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就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网络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全体网民能够自觉地担负起共建网络文明的责任,坚决同网络不文明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成为清朗网络空间的守护者、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和时代新风的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