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三峡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大禹治水的源头”。古人对永靖有“河岳根源,禹王故里”之说。据《尚书·禹贡》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海”。相传,远古时代,尧帝派大禹来小积石山一带治理黄河。他带领万民历经千辛万苦,在永靖县境内首先凿成了马龙峡、寺沟峡,紧接着又 凿开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疏通了河道,消除了水患。

在大禹的治理下,一向桀骜不驯的黄河,左奔右突地转向西去,呈独特的大“S”形穿境而过,在流经永靖县域107公里的主道上,形成了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天下奇观——太极山川,造就了黄河三峡无比秀丽的山山水水,勾勒出了西北高原独有的山水画卷,使黄河三峡成为一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集鉴古赏今、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河三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黄河古文化。由于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这里的文化呈现出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点,是黄河古文化积淀最集中的区域。

水无山不秀,山无水不雄。在黄河三峡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水之秀美,山之雄浑,珠联璧合,相映成景,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炳灵峡--丹霞十万映佛国

黄河从积石峡奔涌而出,便进入了有名的寺沟峡。因寺沟峡北岸有一座我国著名的石窟寺--炳灵寺,故将寺沟峡改称为“炳灵峡”。“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音译,是十万弥勒佛居住的地方,“十万弥勒佛洲”之意,相当于汉语的“千佛山”“万佛洞”。

炳灵峡以驰名中外的炳灵寺石窟,千峰林立、万壑争奇、与桂林石林相媲美的炳灵石林,层峦叠嶂、雄峰叠翠的丹霞地貌而著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炳灵峡上游,建有我国首座利用库尾建坝的厂顶溢流式水电站--黄河炳灵峡水电站。炳灵峡水电站的建成,使黄河又在永靖县境内形成了一个硕大的高原人工湖泊--炳灵水库,总库容4794万立方米。从电站码头坐快艇逆流向湖深处驶去,两岸湖光山色惹人眼,船在湖中行,人在水中游,水倒映着山,山倒映着水,好一幅水墨山水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出炳灵水电站就变得湍急。顺流而下,只见两岸群山峭岩壁立,像刀削斧劈,巍峨峻奇,与炳灵石林相比毫不逊色。如今,这里的平湖碧波、险滩激流、两岸独有的奇山异峰与炳灵丹霞石林连成一片。

继续顺流而下,便到了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也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炳灵寺石窟有上下寺之分,下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184窟老君洞和186窟水帘洞内虽有佛教壁画,供养的却是道教主尊,说明道教一度在炳灵寺为尊;炳灵上寺距下寺2.5公里,始建于隋代,明万历间曾建立密宗院,清康熙年间又修建了藏经楼、文殊殿、观音殿、护法堂等。这里四周环山,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是游人探幽揽胜的绝佳之地,又是文人雅士结伴游览、赋诗作文的名山古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史书记载,炳灵寺周围由于地势险要,是秦汉以来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陇右段南线的必经之地和唐蕃古道的要冲,中外商贾由临洮、临夏取道永靖炳灵下寺附近过黄河经青海、张掖、敦煌,穿越河西走廊,进入西域、中亚和欧洲。因此,这里是北据黄河天险、西控山口要隘,犄角河西、肘腋陇右的战略要地。

唐朝时炳灵寺僧侣众多,客商往来,行旅云集,游人不断,热闹非凡。西秦在此架设“天下第一桥”,唐代时在此设有“凤林关”,都竭力保持丝路的畅通。历史上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征讨匈奴,赵充国屯田,晋高僧法显求法,隋炀帝西巡,唐玄奘西天取经,弘化、文成、金城三公主与吐蕃联姻,仁贵征西等,都曾经此地。郦道元、张鹫、李靖、解缙、郭沫若、郑振铎、吴作人、张仃、李可染等古今名流也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墨宝。1986年,由日本出资拍摄的《西游记》最后两集的几组镜头就取自炳灵下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炳灵寺方圆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群山山色红艳,如飞霞流火,光彩夺目,因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峭岩壁立、千姿百态、巍峨峻奇、层峦叠嶂的炳灵石林,亚均海拔1783米,形成了一座气势磅礴的天然雕塑博物馆——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永靖人民不愧为大禹的子孙、黄河的儿女。1958年,6000多名永靖工匠以创新和开拓精神,在炳灵寺附近“神仙难到此,飞鸟不敢站”的黄河天险扎地山战天斗地5个多月,架槽渡河,劈山引水,在黄河天险上架起了长35公里的第一座人工水渠--英雄渠,创造了我国引黄史上的一大奇迹,震惊中外。1958年、1959年由兰州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甘肃省第一部纪录片《英雄渠》、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黄河飞渡》真实地再现了永靖人民“一颗脑袋两只手,敢说敢做又敢想”(邓宝珊将军《无题诗》),使永靖的名字又一次声震华夏,名扬天下。如今,英雄渠已不复存在,留在炳灵石林“万笏朝天”之上“黄河飞渡”四个红色苍劲有力的大字,向无数游客诉说着“英雄大战扎地浪,天改颜色地变样”那段悲壮而又沧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