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蚂蚁上市被叫停、182.28亿反垄断罚单、带货顶流薇娅逃税被封杀、史上最冷“双11”、阿里云被工信部处罚,再到最新财报扑街,折射出阿里需要面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诸多问题。

自然年21Q1- Q4,阿里的收入增速逐季下滑,分别为40%、22%、16%和10%,进入2022年收入增速为8.89%和-0.09%。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7.76%、-87.27%、-75.35%、-139.84%、-52.61。外部环境失势、内部管理失序、收入增长失速、利润回报失衡,这些问题都会最终归结公司的股价上。

阿里巴巴的股价从高点跌了70.94%,自2014年9月19日阿里赴美上市日起算,至今的年化收益率为-0.08%,坚守8年负收益。虽然百度和腾讯这两年也惨不忍睹,年化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4.45%和38.84%,阿里的股价成绩单与BAT巨头头顶的光环极度不匹配。

一、中国商业:淘宝、天猫年度活跃消费者或首次下滑?

中国商业板块是阿里唯一赚钱的业务,持续为其他亏钱板块输血。板块中包括了淘宝、天猫、淘特(淘宝特价版)、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等零售电商平台,淘菜菜、盒马、阿里健康等新零售业务,线下业务高鑫零售和批发业务1688.com等。

一直以来,互联网电商平台都将活跃消费者数量作为最核心的指标之一,只要每季度的活跃用户在提升,即便暂时没有盈利,也能讲好一个美好的故事。随着互联网电商经过十多年的充分发展与下沉,电商平台竞争进入短兵相接的白热化阶段,市场普遍预期国内网络购物用户数量已经接近天花板,未来增长乏力。然而,阿里巴巴面对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更严峻。

今年一季度,阿里中国商业整体年度活跃消费者为8.82亿,单季度增长2000万。增量主要来自淘特,而淘特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2.8亿,较上季度增长3900万。

以上数据给我们呈现了用户持续增长的景象,但3月份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质疑,单季度淘特的用户增量(+3900万)超过了整体用户增量(+2000万),说明淘宝和天猫活跃消费者萎缩!

所以,今年二季度财报干脆就没提活跃用户数,想必是非常不理想。

阿里巴巴在最核心的国内零售业务分为客户管理和直营两部分。客户管理收入是指淘宝、天猫、淘特等第三方平台收取商户的广告流量费与交易佣金,该部分曾经占到阿里总收入的半壁江山。直营包括天猫超市、盒马、高鑫零售等自营业务收入。

淘特与社区电商淘菜菜主打小镇青年的下沉市场,是当前阿里国内商业的战略重心。二季度淘宝与淘特上M2C商品支付GMV同比增长40%。淘菜菜季度GMV同比增长200%。但新业务体太小,难整体趋势的下滑,阿里客户管理收入又下降了10%。

淘宝和天猫作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商业模式是赚取流量差价即从体外平台购买流量,在体内平台卖出流量。在上游端,阿里购买流量的渠道与成本正在恶化,抖音、快手等流量制造端逐步收紧电商流量入口,继抖音之后,快手也宣布自今年3月1日起不再支持淘宝、京东的商品购物车链接,而转向自家的快手小店,以往的合作伙伴纷纷自立门户单干,阿里争夺外部流量的手段与能力告急。

而在下游端,体内的流量出售也正受到活跃用户萎缩的困扰,阿里对此或许早有预判,过去一年中加大了直营业务的投入力度,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化解流量滞销,将流量差价的生意转化为商品差价。

21Q4阿里直营收入同比增长了21%,今年上半年增长8%,占收入比重从25%提升到29%,未来这个比重还会持续提升,某种意义上讲,阿里抢了部分商户的生意。上下游之间的流量竞争格局的变化,或许说明阿里的客户管理收入不振并非短时间内可以逆转。

不仅核心收入出现松动,而且成本投入也在增加。22Q2中国商业板块EBITA为436亿,同比减少14%,EBITA利润率从35%下降至31%。原因在于加大了对淘特与淘菜菜的推广费用,这种赚规模不赚利润的情况还会持续。

二、云业务:增速下滑,内控缺失

一直以来,云业务被视作驱动阿里在下一阶段高速增长的动力引擎,被市场寄予厚望。Gartner公布的2021年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能力评估报告,对全球云服务商进行排名,亚马逊云以90的总评分排名第一,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总评分84的Microsoft Azure和81分的阿里云

根据IDC公司数据,21 Q3阿里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38.24%,遥遥领先第二名的腾讯云(10.92%)和第三名的阿里云(10.74%)。2020年阿里云的收入增长在50%以上,而2021年增速突然剧降,21Q1- 22Q2的增速分别为33%、29%、33%、20、10%,而腾讯云同期增速分别为47%、40%、30%、30%,二者的差距开始缩小。

阿里云产品、研发与技术确实过硬,但内部控制与管理上存在诸多隐患。之前有媒体多次爆料,阿里云出现用户信息与隐私被泄露的事件,去年8月官方微博也披露了电销员工私下向分销商透露用户信息的自查处理。其实,早在2017年顺丰和阿里云就因为隐私数据安全的问题互喷过口水。

我的一位码农朋友曾说:“阿里云提供的AI模型,在中国境内商业应用里面是最好的,甚至部分超过了AWS,但是我和我所在的企业不会把数据放阿里云上,因为之前的顺丰事件令人心有余悸,正如我无法租住在充满摄像头的房间里。我可以支持它,但前提是保证我的隐私不被偷看。”

相比于用户的隐私漏洞,去年12月阿里云捅的篓子更大。阿里云作为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在发现阿帕奇漏洞后,未按《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向工信部汇报,被工信部处罚,暂停上述合作单位6个月。

有专业人士称阿帕奇(Apache)Log4j2是近十年来可以排到top3的互联网漏洞,这足以佐证阿里云顶呱呱的技术实力,至少在国内是超越华为云和腾讯云的,拿到国际上竞争也能排到前三。但企业的成功光有技术是不够的,内部控制的缺失往往最终会酿成大错,这恐怕是阿里云首要补齐的短板,不然难以扛起未来阿里增长的大旗。

三、阿里大文娱:2692亿商誉高悬!200亿商誉减值是开始还是结束?

美团的王兴早在2年前说过:“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始倒计时的事了”。如今,阿里大文娱处境堪忧早已到了路人皆知的程度。

阿里大文娱包括优酷、阿里影业、阿里游戏等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优酷的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增长15%,但仍然在亏损。大文娱在2021年亏损了84.14亿,22Q2亏了6.3亿元。去年四季度计提了251亿的商誉减值,占减值前商誉的8.5%,这也是四季度净利润缩水75%的崔魁祸首。

截至2022年中,百度的商誉为226亿,换言之,阿里一个季度的商誉减值已经超过了百度的商誉的账面价值。而截2022Q2阿里合并报表中的商誉仍有2705亿,腾讯在22Q3的商誉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777,虽然腾讯未单独披露商誉金额,但举轻以明重,在大规模溢价并购上,阿里的激进程度远超百度和腾讯。

截至22Q2,A股公司商誉合计1.24万亿,账面金额排在前三的是中国电信、美的集团和天山股份。阿里的商誉体量放在A股是巨无霸的体量,商誉占净资产比例也高于同级别、同类型的企业。

与A股企业较多的实业并购不同的是,阿里在互联网资本市场纵横捭阖,构建了庞大的互联网生态投资并购版图。而当前正处在中概互联网的寒冬,曾经喧嚣一时的短视频、二次元、AI、SAAS等互联网科技上市公司,市值不乏腰斩、膝盖斩、甚至脚踝斩,就连阿里巴巴自身的股价也都跌了70.94%,最黑暗的时刻还没有过去,阿里巴巴和恒生互联网指数仍在不断刷新着新低。

在当前大环境之下,无论是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还是未上市公司或项目实体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都面临着重新的审视。去年251亿商誉减值是否已经充分释放了被收购资产减值的风险呢?除了大文娱以外,其他互联网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可能?

按照上市公司财务洗澡的惯例,公司深陷困境之时,财报业绩反转的先兆,往往是依靠巨额商誉减值来甩开历史包袱,为转年的业绩反转铺平道路。以阿里巴巴当前的处境,不排除今年”彻底放弃”财务业绩,在商誉减值上再来把大的。